讓我們從邏輯上分析一下拾錢的老太。老太很樸素的道德觀念或公共意識是,撿了人家的東西,應該全部歸還。所以,告訴周圍的人,她撿到了錢,希望失主來拿回去。而且和目擊者一起做這個事情,好歹有個證人啊,免得說不清楚。因為錢是世界上最說不清楚的。事情簡單明了,動機單純。
人們關注這件事,當然還與以前南京某男好心攙扶了摔倒在地的老太太的事有關。那位好心男做了好事,最後官司纏身,賠了錢,也開創了中國做好事史上上法庭的第一奇案!
自南京好心男事件之後,整個社會已經沒有幾個人敢再去攙扶摔倒在地的老人了。重慶前不久就有這樣的事情,老人心髒病發作倒地,在鬧市區,就沒有人敢去攙扶,也沒有人報警或打120。誰敢打啊,萬一也弄得纏到身上怎麼辦?有證人又能怎麼樣啊?南京不也有證人嗎,最後法院判也是賠錢啊!
大家關注,是怕老太拾錢也像南京好心男那樣的結局,那以後……
正當社會關注者及媒體記者皆以為本案將以“擇日宣判”的慣常方式結束時,庭審進行到最後陳述階段,原告向法官示意,要“說幾句心裏話”。法官當庭應允,原告開口說道:“假如這錢被老太太拿去了,你年紀大,就當我孝敬你;要是你真沒有撿到,那就是一場誤會,我對你說一聲‘對不起’!”
盡管原告的前半句還含有不完全放過的意思,但最終卻叫出了一聲“對不起”,並且撤訴,可見原告的良心還沒有完全泯滅,還存有半個良心。
每每聽人引吭高歌,把這個留住,把那個留住,常常想,我們實在應該有首歌,歌名就叫《把良心留住》。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合潮流的迂腐,因為早有“良心多少錢一斤”的“天問”。正是這種背景的襯托,良心卻讓人覺得越來越珍貴。
良心是人心基礎。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家是不會慫恿部下生產“偽劣品”的;一個有良心的藝術家,是不會炮製會將人引入歧途的“藝術品”的;一個有良心的批評家,是不會把“精神中毒”現象說成“高度陶醉”狀態的。有良心的人不僅靠山吃山,而且靠山養山;有良心的人不僅實話實說,而且是不會做出騙人敲人詐人等沒良心的事的。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老子更從人的道德觀念出發,指出一個人要達到身心健康之水準,就要“去甚,去奢,去泰”,即做事不能過分,要去掉那些極端的過分的奢侈的欲望。
道德,良心使然也。人的一生可能會做出很多傻事,但無論如何不能做沒良心的事。哪怕還存有半個,那也算是行善積德啊。
放下“鼠標”,立地成媽
“媽媽,我回來了!奶奶,我回來了!”
六歲的小外孫被我從幼兒園接回,一到家就很有禮貌地喊這喊那,高興著呢。
原來下班後在電腦上玩“淮安摜蛋”或聊天或為單位趕忙著材料的女兒,隨著喊聲,隨即放下鼠標,或和他捉迷藏,或帶他打羽毛球,或給他講故事,或陪他一起看動畫片……總之,親熱地與小外孫在一起。不再像過去,無論是玩,還是聊天,都是沒完沒了的,有時喊她吃飯還會反感呢。
我還看到,自從小外孫來到這個世上,女兒的精力轉移了,哪怕上電腦,也多是搜索有關教育孩子方麵的知識,特別是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問題。
這些,我開始並沒有注意,是老妻告訴我後才留意的。
我在觀察了之後,生出一種念頭:放下“鼠標”,立地成媽。當然,我這是套用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句。
孩子,是女人送給自己的最好禮物;孩子,是女人成就自己的最高學堂;孩子,讓女人的幸福升級為完整版。從女兒身上讓我看到,當一個女人成為媽媽時,她也就成為一個傳奇。
那個一進家門就喊“肚子餓了,飯怎麼還沒有做好”的人是兒女;那個一進家門,衣服都來不及換,就下廚房燒菜做飯的人是媽媽。那個一會兒說“粥燙了”,一會兒嫌“菜鹹了”的人是兒女。那個哪怕就一點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飪,力爭做出滋味的人是媽媽……
單純的愛孩子,是很容易的事情,連“母雞也會”(高爾基語),但用科學的母愛來教育孩子則並非那麼容易。都說女人最大的快樂是做母親,可是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初為人母的喜悅逐步被孩子成長的煩惱所代替。孩子會說話時,問這問那,母親感到是一種樂趣,也能一一回答,孩子也很滿意。孩子稍大一點時,他(她)開始問這是為什麼,那是為什麼?這時的母親如果不能圓滿給孩子回答出來,就會讓孩子失望;若忙的時候衝著孩子發火,孩子不僅會很委屈,還會逐漸產生畏懼感,不敢問了,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