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讀詩萬柳池(3)(1 / 2)

看著花壇裏的臘梅,在嚴寒的冬季,頭頂寒風,腳踏冰雪,獨自開放。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出一念頭:“‘一品梅’,官至一品,德至一品”。

這裏雖不是賞梅勝地,人們卻留連忘返這庭院。這株雖不是奇異品種,人們卻對這中國臘梅譜裏成員之一讚歎不已。論色,臘黃如金,朵似磬鼎,色勝紅梅,雅勝墨梅,怡勝綠萼梅。論品,百年花齡,蒼勁挺拔,珍如早梅,貴如杏梅,名如宮粉梅。論味,暗香浮動,浸身難捉,濃似朱砂梅,馨如照水梅,馥如素心梅。論形,冠蓋蔭地,枝柯擎天,欹曲適度,疏而有致,或俯,或仰,或側,或倚,或盼,或聆,無姿不景,無態不美。論韻,稀、老、瘦、含,眾長凝一,飽經滄桑,恩澤沁溢,豐而不盈,約而不浮,俏而不豔,香而不膩,卓爾不傲,遜而不俗。論時,花有佳時,賞無定期,摩肩接踵,不隻屬於乍暖還寒的初春,陰晴朝夕四季,亦有心儀已久者雲集。

是的,人們是為著讀梅而來!臘梅長著的花壇,就是傳道的課堂;滋潤疏鬆的沃土,就是授業的課桌;俏立的百年臘梅,就是解惑的課本。這兒營造著周恩來故居的極致。此處,也許紙感到蒼白,字覺得無力,唯有鮮活的梅,才是那承載博大精深的讀本。如今正是這株腕粗的鐵幹臘梅,向讀者散發著魅力,散發著卷帙浩繁的誘惑。看,如此龐大的讀者群啊,就是專來拜讀這冊無紙的書,這冊無字的課本!

春天,能讀進“她在叢中笑”的燦爛;炎夏,能讀出“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赤誠;清秋,能讀見“隻爭朝夕”的憔悴……

毛主席《卜算子·詠梅》中的“俏也不爭春”,可以說既是對這株梅的寫照,更是對周恩來人品的描摹。

南昌起義,他在白色恐怖中,就如這梅花在嚴寒裏。之後,井岡山上,他居高位卻尊重甚至保護推舉毛澤東;文化革命,他又像梅在冰雪,卻千方百計地保護幹部,特別是鄧小平,仍散發出芬芳。周恩來就是一株梅,有土地就有她,冰雪風雨她都不怕!

作為國民黨元老的於右任說:“周恩來的人格真是偉大!”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說過:“周恩來是我唯一的偶像!”尼克鬆說:“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之火可能不會燃燒起來;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的革命可能被燒毀,隻剩下一堆灰燼。”周恩來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周恩來逝世,十裏長街,人們在流淚;正在開會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全體代表起立默哀,當時的聯合國總部下半旗為其致哀。

離開臘梅,走出故居,朋友笑著說,你怎麼不折取一枝懸竹杖,歸來隨路讓我們沾清香啊!我對他說,我在梅的悠悠香韻裏,讀了很久,得的也多。繁枝茂葉,周詳地書寫著恩來的豐功傳績;芬花芳蕾,完美地書寫著恩來的高風亮節;一條條主幹,條理地書寫著恩來無我、求是、創新、民主、廉潔、嚴密、守紀、奉獻……一條總根,書寫封麵上的“周恩來精神”——“為人民服務”;四方園土,書寫扉頁裏的“全黨楷模”。

多俗多彩六月六

6月28日,是農曆閏五月的初六。早晨起床看日曆,我自言自語道,要不閏月,今天是六月初六,要吃炒麵了。四歲半的小外孫聽了,問:六月六是什麼節日,為什麼吃炒麵?對啊,六月六是什麼節日?六月六雖然不是節日,卻是人們比較重視的一個日子,這一天是不是節日的節日,因為在農村甚至在朝廷都有著濃鬱的傳統色彩,且多俗多彩。

六月六,吃炒麵

六月六炒炒麵吃炒麵因何而起?有資料說,這是古時六月伏日吃麵的演變。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盛行。《魏氏春秋》上說: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麵色皎然”。而在淮安,卻有另一種傳說。

古時候,淮安東門外不遠處就是大海。那時黃河還沒有奪淮,卻因海嘯、海水內侵等災難,使得田園荒蕪,人們以為是海龍王作怪,就修龍王廟,敬龍王神。結果,廟修了又衝了,衝了再修,一年又一年,花了許多錢物,還是沒能感動海龍王。人無寧日,人們便決定遷居他鄉。此事被皇帝知道後,便派了位欽差大臣到此查看民情,這位欽差經實地考察後采納了眾人意見,決定在此築條阻擋海水的南北大堤。修壩的人們帶去的饃饃餅子,放不了幾天就餿了。有個叫善姑的想出個辦法,把麵粉炒熟,讓築堤的人們帶去用開水衝著吃,果然放較長時間也不變質。從此,人們都學著善姑的做法。

大堤經反複打造建成。因為有了這條捍海堤,百姓從此安居樂業。為紀念這件事,人們把這次工程稱為“欽工”,欽工鎮由此得名。

六月六雖然不是節日,人們在心中卻將這一天定為節日,定要吃點炒麵,為的是紀念捍海堤工程及“欽工”。因為欽差的生日是農曆六月六。當然,隨著時間,人們將六月六吃炒麵的原來意圖全忘了,而生出了另一目的:祈求上天保佑,不要發大水,不要生澇洪災,要風調雨順。當然,中醫也有“六月六吃炒麵,大人小孩不拉肚”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