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憤青來了(2 / 3)

但我們有些人,把自己標榜成憤青,實際呢?從前是騙吃騙喝騙糧票,現在是騙名騙利騙姑娘,把流氓當時尚,把垃圾當幹糧,以自取其辱為榮,以丟人現眼為樂,為無邊的私欲嘔心瀝血,為嘩眾取寵的事業不遺餘力,他們所作所為的惡心狀完全吻合‘糞青’的概念。”

“最後獻一點狐狸的仁慈:不管是當初的餘傑,還是後來的韓寒,抑或現在的胡堅,本來我都不想加之惡詞的,因為,在這個時代,能保持這麼一點新鮮的力量,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看到胡堅這一乞憐的姿態,我實在有些不舒服。——‘憤青’?‘憤青’是個什麼東西?是節目主持人嗎?還是竄紅女明星?”

三.憤青的種類

小資幸福都是相似的,憤青的憤怒卻各有各的不同。從其所關注的內容來看,憤青大致也可分為幾類:

愛國憤青,此類憤青,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痛罵國際霸權主義,支持全世界弱小與正義的人民,對改革方方麵麵踴躍提義議,9。11事件、美國出兵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人肉炸彈、強硬的薩達姆、反貪汙反腐敗……皆是他們感興趣和最投入的話題,指點全球江山,揮動國際風雲,其中不乏高人理性深入的分析,更多各種情緒的發泄。

有人說用國外盜版軟件是犯罪的,咱們要人窮誌不窮,要有國格人格。我於是看了看世界曆史,真還找不出幾個有國格的國家來。英國,當年全國都是海盜,伊麗沙白二世是全英國的海盜頭子,靠搶劫發家致富。法國,隨著波拿巴的腳步,搶劫都搶到埃及了。美國,靠黑奴種棉花,在兩次世界大戰裏賣軍火幫人殺人暴富。俄國,搶了別國的出海口不說,甚至二戰以後一直奴役東歐洲國家。著名的八國集團開會,警察滿街,領導人人模狗樣的,動輒文明、新經濟。其實全是一幫流氓國家老大的集會。

這些國家靠的是什麼發的家?是今天他們標榜的文明和民主嗎?他們搶劫了全世界,撈得盆滿缽滿了,現在坐下來談仁義道德了。要講自由貿易了,要講知識產權了。這就象是黑社會分子功成名就,最後還當上了立法委員,轉過身來要大家愛和平,不要暴力。今天要知識產權,那麼圓明園的賠償呢?英國販賣毒品的賠償呢?巴拿馬運河一家一半,那麼中國的海關的收入呢?中國鐵路和礦山的利潤呢?能不能賠償?

要說這些資本積累的過程是對的,沒有任何過錯。那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意思就是我當年腿比你粗,你活該。既然活該,那你今天也活該被盜版。流氓都合法了,我們當當無賴又怎麼了?我們盜版而傳播普及科學和文化,善莫大焉。流氓的西方國家,我們對他們的盜版讓我這個黃皮膚的窮人了解了世界,豐富了頭腦,在進化樹上往上大大的爬了一截,真是很大的功德!(編者注:盜版當然是不對的,無論是盜外國的還是中國的。此文為作者個人憤激之語)

體育憤青,這是一群讓足協、籃協有時頭痛的一群人,對中國體育發展有著無限熱情,他們的評論往往比專業記者還要專業,他們的調侃比王朔高峰期的文字還要活潑,他們的建議更是五花八門,真知灼見與異想天開並藏其中。他們也是中國體育發展中最主要的觀注、參與和支持者。

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

上看台的時候,我開始覺得氣氛有點不妙。幾十位公安同誌牢牢把住入口,好象夾道歡迎一樣,麵容嚴肅,毫不客氣地挨個搜身,我們的可樂、礦泉水一律被扣下。兒子卻也滿不在乎,照樣興高采烈地向他們笑,終於感染了這些嚴肅的人,一位頭目似的公安還微笑著說:“讓這南方孩子先過去吧。”

到了看台,密密的防護網把我們和球場隔開,我覺得很不舒服。兒子卻興高采烈不管這個。隔壁看台是正對主席台的“大連球迷協會”,顯然有組織,還有一個軍樂隊,開賽前一個半小時就不斷演奏,兒子高興地隨著他們又唱又叫。開賽前一個小時,場上就出現了火暴的場麵。先是一個自稱“小地主”的錦州球迷不知怎麼溜下了把守嚴密的跑道,展開一幅巨大的“精忠報國”的條幅繞場一周;接著一群臉上塗著國旗的天津漢子展開了一麵有一個看台那麼巨大的國旗也繞場一周。開始我以為他們是經允許的,直到他們接近主席台時被大批軍警包圍並“護送”回看台,才知道是自己溜下去的。此時場內歡聲雷動。接下來的賽事我就不提了罷!從一比二開始,球迷其實就很“冷靜”了,太冷靜了!

這時夜幕降臨,溫度很低,大家心裏更涼,沒法不冷靜啊。全場的“中國隊,加油!”變成了整齊的雷鳴般的“戚務生,下課!”這時,全場人,包括隔壁的“半官方球迷”,都在為卡塔爾的每一次進攻歡呼,為中國隊亂七八糟的“進攻”而“冷靜”!隻有我可憐的兒子還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突然不叫加油而改叫什麼人下課,繼續揮舞他手裏的國旗嘶啞地叫著“中國隊,加油”。我周圍的東北漢子眼淚汪汪地看著他。好幾個漢子紅著眼框上來勸我們“領孩子先走吧,別往下看了!”急得我兒子要和他們拚命。

1比3時,場外放起了禮炮。全場人大聲應和。看台上有人打出了“中國足協,洗了睡吧”的大橫幅。有人不知是否有意,把看台上原先“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橫幅的後半句卷了起來,剩下的前半句看起來確實夠驚人!我覺得有人開始緊張了。大量軍警悄悄開進球場周圍。每一個看台的欄杆前都站著一排穿棉大衣的高大警察,麵向觀眾。

終場哨聲響了。可能是我的感覺這時也出了問題,覺得一時一片寧靜。片刻,場內爆發出雷鳴般悲壯的掌聲和歡呼聲,隻有我兒子終於在寒風中站立了二個小時後無力地坐下了。卡塔爾隊興高采烈地在場內圍成一圈跳起了舞,隔壁半官方的啦啦隊和全場觀眾竟然一片歡騰!這時,看起來確實有點緊張的警察開始要求觀眾快快離開。我兒子坐在看台上賴著不走,說要等中國隊出來向觀眾致謝,再親眼看一看他心愛的海東。這時場內燈光已經熄滅,中國隊早已逃一樣消失了,連起碼的出來鞠個躬的人都沒有。這時我已經說不出話,旁邊一位警察友善地上來對我兒子說:“孩子,他們不敢出來見你啦。咱快走吧!”警察在孩子心中還是有威信的,兒子在他的攙扶下,一步一回頭,走出體育館。我們是最後走出這個看台的,身後是幾十位軍警的人牆,馬上堵住了入口,防止人們回衝。那位好心的警察看外麵一片混亂,擔心我們這外鄉的孩子,一直送我們到停車處。經過主看台時,見上萬人死死堵住出口,“戚務生,出來!”的喊聲驚天動地。這時,天真的兒子竟然還對我說:“我們也等一會,他們出來時我讓海東簽個名。”我的淚水終於奪框而出!(文:老榕)

音樂憤青,他們最喜歡的一類音樂是搖滾,搖滾也是他們最熱愛的一種武器,他們是中國搖滾族的主力。

(搖滾族的主力)和生活憤青(痛擊小資最賣力的群體)。出於種種考慮,在此書中的憤青主要是生活憤青(少量音樂和體育憤青)。

過去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有次和一個女孩聊天說到自己熱愛搖滾樂,女孩問搖滾啊,知道,不就是動力火車那樣的嗎,他當時就想把手裏的冰淇淋一把倒在她的頭上——

其實那個女孩也沒說錯啊,動力火車應該也可以說是流行搖滾的一種吧,(起碼也是偽搖滾啊,嗬嗬)喜歡上搖滾的朋友,可能都和那個作者一樣,實在難以忍受被其視為垃圾文化的流行樂……可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對那些平日隻聽流行歌曲的朋友嗤之以鼻的同時,也不知該如何讓那些隻把搖滾樂等同為歇斯底裏的吼叫與噪音的人理解——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搖滾樂。

我不是grunge迷,也不酷愛heavy metal,我喜歡garbage遠甚於nirnava,甚至我有一張《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專輯而對PINK FLOYD一無所知……過去我對搖滾沒有任何概念,也隻是後來才開始聽the doors,radiohead,R.E.M,the

beatle,cure的一些零星作品,我甚至沒有幾張象樣的打口帶,我至今還搞不清傳統搖滾,朋克,後朋克,哥特,另類搖滾,金屬搖滾等等區別,我還並不了解搖滾,但我對它確有了一些與以往全然不同的認識。

我不傾向於給予搖滾什麼概念上的界定,我不懂什麼樂理,也無從去剖析搖滾的音樂結構與元素。我所能理解的搖滾,在音樂裏絕不複雜。你可以說搖滾是一種心靈的激蕩和理想的衝動,有對現實社會憤怒的批判,有內心深刻自省的悲憫……有絕望的孤獨與撕裂……有浪漫的沉醉哀傷的頹廢……那麼我相信,搖滾什麼都是,較任何一種音樂形式而比,它以其最大意義上的音樂精神而獨立存在。

我聽人家說起搖滾,言及punk,遂記得有一首很經典的打油詩描述過小資憤青朋克的區別——“小資聽音樂的時候喝咖啡,憤青聽音樂的時候砸咖啡壺,朋克從來不用咖啡壺,

“小資標榜自己作風正派,憤青打死都不承認自己是好人,朋克說我啥都不是就是一傻逼。”

好象有些搞笑,但卻可以看出,小資和憤青所表現的不同的社會生活姿態決定了他們之間的截然不同。而崩潰在沉淪邊緣的激情,酗酒,吸毒,自殺憤懣的終極傷害~~~~這隻屬於朋克,屬於搖滾。它全然與小資無關,它也不屬於憤青,與憤青相比,朋克更傾向於獨立精神的回歸而非個我姿態的表達,“小資最愛文學女青年,憤青最愛搖滾女青年,而朋克誰都不愛,或者誰都愛”。我想,正是朋克的精神氣質從某種程度上也映射了搖滾的精神特征——它並不以執意拒絕流行的姿態出現,因而它是麵向大眾內心的,但同時它的特性氣質絕不成為大眾流行文化…這或許是憤青們最愛搖滾的原因了——而搖滾,也由此成為一種最具精神理念的音樂載體——

瞎扯遠了——盡管我也迷戀don't

cry迷人旋律,但我還是清楚自己無法小資起來。淩晨3點,我在“角落音樂”裏瘋狂下載著radiohead的mp3,我一遍遍的聽著很老的the

creep,嘴裏呢喃著“真他媽的憂鬱”的時候——我問自己,你是憤青嗎?其實我不知道。所有那些被慣性拉動的日子,搖滾在所有那些黑暗迷惘的夜,在那彌漫著頹廢與憂傷的孤獨空氣裏顛覆了我們所有的價值觀與夢想——I

like it,I see.

非要給搖滾一個定義嗎?最叛逆敏銳的思想,最內省憂鬱的氣質,最詩意直臆的歌詞,最自我的旋律……真正趨自心靈的音樂,這就是我眼中的搖滾。

文學憤青,文學是他們的夢想,文字是他們的武器。文學憤青也會寫一些風花雪月的故事去投稿。然而他們悲哀地發現,成為大師之路是如此漫長而艱難,如同一頭駱駝穿過一眼針鼻。一群老態龍鍾的大師和權威寫一點生活瑣事便會好評如潮,引得一幫崇拜者如癡如狂,而他們絞盡腦汁寫出的作品,要麼石沉大海,要麼變成一塊塊的豆腐,填充著報紙的角落,襯托著大師的光芒。心高氣傲,不甘人後的文學憤青們,於是就開始一次次的革命,向著大師進攻,“糞土文壇萬戶侯”。

有真正的純文學或純粹的文學結構嗎?

如果有純文學,在我看來,“當代文學”其實就某種文學製度,處於這種製度權力中心的,就是純文學。各種各樣的評獎活動,就是這種製度的促銷活動。如果我們取消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在內的所有評獎,取消“專業作家”的職業--不給任何名譽和身份,不給工資及退休保障,“純文學”就會消失。

我們可以假想做這樣一種虛擬實驗,就是挑選50名中國最知名的作家--包括餘華,挑選50名業餘寫手--本人在內,大家同時換一個筆名寫作。開始給所有人一年的生活補助,之後作家們就靠“純文學”或其它方式謀生活。五年以後,大家一定要活著,並且交出已經發表的作品出來。我相信餘華們的生活和創作能力不一定勝過我們這些業餘寫手。餘華“文學產品”如果不以“餘華品牌”發表,可能連發表的機會都沒有。我的意思是,去掉所有社會關係,大家的作品都以1、2、3、4之類編號發表--也就是“純粹的文學”形式,餘華們的創造和生活能力不一定能勝過業餘寫手。當然,有人可能以為餘華的風格各路編輯一看就明白,這就大錯特錯了。我相信有人模仿餘華更相餘華,而真正的作家,就說餘華吧,可能更願意試各種新的風格,這樣老熟人可能認不出餘華的作品,而將另一個模仿餘華的業餘作者看作餘華,真正的餘華想靠所謂的純文學生存,可能活活餓死。最後你可能發現,為了生存,餘華在一家三流報紙當記者,當然用的名字是本實驗中的名字。

生活憤青,著眼於日常生活,對一切看不順眼的事物統統不加放過。他們最有興趣的事情之一就是教訓小資這樣的人該怎樣正確地生活,在網上,他們是小資的天敵。他們之是的戰爭下麵還有詳述。

四.憤青與小資的戰爭

在中國,憤青是與小資相反的一種觀念,小資溫順、自得,憤青懷疑、抗爭,從魯迅的時代起,小資與憤青的戰爭就已轟轟烈烈的開始,魯迅的當年論絕大的部分都是小資。魯老先生痛斥小資諸多篇章如《論平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今日讀之猶覺入骨三分,觀之延至當兩廂紛爭,已無階級之爭,多是生活聒噪,雖參戰者人眾字多,論戰水平卻再近當年獅王爭霸之水準,讓人唏噓遙念大師風采。

一般而言總是憤青先行挑起爭端,以凶猛的火力射向小資,力求達到“必撲殺”之效果:

打倒小資,那些不創造的寄生蟲

小資的最根本特點是什麼?當然是投機。

時代不同了,小資們搖身一變,紛紛成了體麵人士。他們走向社會舞台的顯眼處,不但用那種千篇一律的所謂“情調”彰顯自己,甚至萬般陶醉地大聲宣布:我是小資!那情形,就像說“我是流氓我怕誰?”

不是麼?小資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給別人看的麼?當某小資在星巴克咽下一杯不放糖的咖啡時,他解渴了麼?提神了麼?感到高品質的香濃了麼?不,他的回答怎麼能指向如此俗氣的詞彙?我就喜歡這個!這就是小資品味,小資的情調。沒有理由,隻有模仿,隻是作秀。

他們衣食無憂,有一定知識又懂得知識的重要性,卻無意研究更深,於是把所有力氣都用到了尋章摘句附庸風雅上;他們聰明伶俐,有一份剛剛好的收入,可以用來追尋價格不菲、與眾不同、而又頗有規律可循的各種名牌;他們耳聰目明,身手敏捷,蝙蝠一般放射電波,警惕潮流的波動,時刻準備加入一場運動,並保證及時退出。小資的投機本性不是昭然若揭了麼?

小資堅持過什麼(或問:小資需要堅持麼)?小資不為任何負責。小資們像風一樣地在城市的夜空附著於任何媒介發出空洞的聲響,引來路人疑惑的目光,然後就飄向另一個能發出更大更尖利音響的物件……

小資們所要完成的隻是找到更能顯示自己"身份"的方式。他們要做到無所作為而又高高在上,全知全能卻含蓄不露,高貴著並且憂傷,獨立特行並頻頻回望……至於手段,在超文本鏈接的時代裏,問這個問題是幼稚的。他們從不創造什麼,隻是消費。消費任何符號,不分好壞,不問對錯。而消費的藝術則為後現代,理性是最先被拋棄的,直接的,刺激是最被推崇的。

這樣一群不安分的上躥下跳者,投機在洶湧而過的各種社會潮流中,攪動起一灘又一灘的渾水,還有臉跳出來自報家門,不免讓人懷疑這樣貧乏的羞恥感背後,有著怎樣崇高的理由,然而沒有。於是我們隻能歎服──多麼充盈的荷爾蒙啊!

對這樣的一群人,我除了高呼“打倒小資”,真的是無話可說了。(珀金斯)

小資是不講粗口,即時是吵架,小資反擊講究聰明才智,追求的“化骨綿掌”的效果,如玫瑰水手仿王蒙《雄辯》所做的《憤青,你憤青個啥!》就是反手投向憤青的一鏢。

一個憤青最近很不舒服,來到醫院,請大夫給他看看。

憤青:“為什麼醫院全是白色?白牆壁,白大褂,白屏風,白桌布……難道你們沒有聽說白色恐怖嗎?你們這是要給病人營造恐怖氣氛。我強烈控訴。”

大夫:“對不起,這隻是個慣例。”

憤青:“慣例?那是你們醫生的慣例,不是病人的慣例!你們尊重過病人的選擇嗎?難道因為病人是病人,就任由你們宰割,給什麼顏色就得看什麼顏色嗎?”

大夫不失幽默地說:“我們並沒有給病人顏色看。”

憤青:“靠!你別以為我不懂你的幽默,告訴你,我是語言專家!別用這個顏色代替那個顏色,轉移話題!”

大夫:“您請坐。”

憤青:“我為什麼要坐?這個世界太不公平,總有人要把他的意誌強加到別人身上。我誓死捍衛我站的權利。”

大夫:“好的。我尊重您的權利。那您自便吧——請問你看什麼病?”

憤青:“抗議,抗議!”

大夫:“……”

憤青:“你們醫生總是主觀推斷,一有人進來,就把人家先斷定為有病。就象法官審犯人,先假定他有罪。這是對前來醫院的顧客的嚴重歧視!我看,你思想裏的病已經根深蒂固了。”

大夫啼笑皆非:“好的,顧客同誌,請問您有什麼事嗎?”

憤青:“廢話,到醫院不是來看病,難道還是逛超市買衣服啊?”

大夫:“剛才您又說不是看病。”

憤青:“我哪裏說過不是看病。我隻是要你不要首先確定我有病。等診斷後再下科學結論。”

大夫:“那好吧,您先說說您有什麼症狀?”

憤青怒。

大夫悟:“哦,對不起,我不該說‘症’狀。那請您告訴我,您有那些不適。”

憤青:“最近以來,我總感到胸悶,惡心,常有嘔吐感。心跳加快,失眠,茶不思,飯不想。最近養成了吐口水的習慣,一不順眼就亂吐口水。”

大夫:“那麼,我建議您先去照照心電圖和CT. ”

憤青:“為什麼要照心電圖?為什麼要照CT?這是對病人的極端不負責任!”

大夫:“那是為了更好的診斷。”

憤青:“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那台CT是醫院職工集資購買的,一有病人來,不管需不需要,都要求人家照CT,好多分點紅。”

大夫:“那你誤解了,這台CT是由醫院購買的,對於做CT,我們也有嚴格的規定。剛才也是根據您的病情需要讓你去做CT. ”

憤青:“還騙人,報紙都登了。”

大夫:“報紙報道的並不是我們這家醫院。”

憤青:“天下烏鴉一般黑,既然那家醫院都這樣做,誰敢保證你們不會用同樣的伎倆。”

大夫:“那好吧,既然您不做CT,那我先給您量量血壓。”

憤青:“我血壓很正常,我不量血壓。”

大夫:“不量怎麼知道呢?”

憤青:“我自己的身體,難道我自己不知道?”

大夫無奈地搖搖頭。

憤青:“你搖頭幹什麼?是厭惡?是蔑視?我雖然是你的病人,但我有自己的尊嚴。你無權蔑視我!我要到你的領導那裏去投訴你!”

大夫:“哦。我隻是脖子酸,並沒有蔑視您。”

憤青:“看看,現在的人就是這麼奴顏媚骨,一提領導,態度馬上就緩和下來了!”

大夫百辭莫辯:“您又不照CT,又不量血壓,您要我怎麼給您檢查呢?”

憤青:“奇怪,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怎麼檢查是你的事,如果我知道,我還找你幹什麼?”

大夫有些明白了:“那好,我給您號號脈。”

憤青這次配合地伸出手。

大夫:“不用,我隻是問你個問題。”

憤青:“好吧。你問。但我先聲明,你有問的權利,我有不回答的權利!”

大夫:“您最近是不是什麼都看不慣?”

憤青:“是啊!地球還在轉,每天都有白天晚上,一天得吃三頓飯,到了單位上領導總給安排活幹,你說看得慣看不慣?”

大夫:“好了,我有譜了。這個月我已經接待了五十個這樣的病人。我給您一個藥方:地球嘛轉還嘛轉,白天晚上把心散,該吃飯時就吃飯,幹活時想想月底工資又到帳。”

……

正如俗話所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小資講究文雅、顧忌姿態的戰法嚴重影響了勝敗進進程,正如當今一些武術的花拳繡腿全部讓位於實用的散要一樣,在網絡的論壇上,憤青越來越占據上風,這也是決定了“小資”一詞由褒向貶的決定性逆轉。

憤青罵人技藝也愈發豐富多彩和臻入化境,述如若總結,至少從尺寸上來講也有了《孫子兵法》的厚度,如有一次就看到一位憤青用所謂“我不知道該罵你啥但我想罵你於是揀了頂難聽的詞來罵了你罵完以後我還是不知道罵了你什麼反正是罵了”之術痛貶小資,這真是高,也真是“莫須有”。

有的臉皮薄小資被罵得羞人答答,沒臉見人。其實有啥哩,承認不就得了?爺,您說的全對,我就是小資,我低頭認罪,您放我一馬成不?所謂小資,也就是個稱謂,大家說你是小資,你就是小資,沒道理可講。而且現如今也不是文化大革命時期了,破鞋承認了就得掛雙黃膠鞋遊街示眾。難不成我承認了我是小資您還拿把馬髭給我插脖子後頭不成?那是侵犯人權,不能幹地。所以我還是美孜孜喝我的“藍山”、“龍井”,您還是在一邊幹瞪眼。

但即使小資承認了,憤青還是不甘心,窮追猛打,小資一承認,他馬上又跳出來義正詞嚴斥道:“你說你是小資你就是啦?我看你不配!你TM是個偽小資!其實骨子裏還是個農民!你愛喝藍山那是裝地!其實骨子裏還是愛喝白開水加點紅糖!趕什麼時髦呀你!洗洗你腿子上的泥再說吧!”

網絡上的憤青,其拍磚罵人者,最樂見被罵者臉紅脖子粗跟他爭辯。一條帖子對罵上N裏地那麼長,戰團越來越大,罵的越來越見水平。說穿了罵人那些主兒都是有癮,幾天不罵他就嘴癢癢,恨不得自己罵自己把癢給解了。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登上BBS看到殺氣騰騰、烽煙四起,那他才樂得搓手呢,英雄總有用武之地了哇!很多憤青的觀點其實根本不是什麼觀點,主要就是看你不順眼,原則就是跟小資對立,總歸逮到小資就是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