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三爪貓王(1 / 2)

清朝末年,穎縣有個叫土財主叫胡半金,人稱“千囤糧”。年輕時他做的是糧米生意,老了退出生意場,就在自家後山蓋了一千多座糧囤,大囤儲有上萬斤糧米,小囤也有七八千斤。

這天,胡半金照例早起,到後山練氣功,這是當年一個叫了無的老道士教給他的長壽秘訣,每天清晨上山采氣。他剛走到山腳,就見夥計大毛氣喘籲籲地跑來,哆哆嗦嗦地說:“老爺,不好了,昨晚糧囤被人偷走了幾百斤糧食。”

胡半金一聽,急忙跟著大毛來到糧囤場。胡家的糧囤場雇著十幾個夥計,每晚輪流打更守夜。昨晚五更天,大毛照例打著燈籠在糧囤間巡視,無意中聽到一陣“沙沙”聲。他嚇了一跳,叫了聲“是誰”,就見一個三尺大小的黑影一閃而過,消失在夜色裏。大毛一照黑影鑽出的糧囤,就見糧囤上有個大窟窿,裏麵已經被人偷走了幾百斤糧食。

胡半金來到被偷的糧囤前轉悠了半晌,糧囤是用巴掌寬的竹篾和牛皮紙圍起來的,外邊還砌著石頭,用來防潮防賊,窟窿大約兩尺見方,石頭和竹篾已經被弄爛。糧囤山下有不少窮戶,往年饑荒時,也有人來偷糧,夥計們抓到過,胡半金見他們可憐,不但不追究,還贈糧。這次看情形,也像是缺糧的窮戶幹的,胡半金沒有在意,叫人修好糧囤,就把這事忘了。

不料沒過幾天,又有幾個糧囤被偷,每次丟糧少則幾十斤,多則上百斤。胡半金有些生氣,加派人手,一定要把偷糧賊抓住。

可人手加了又加,糧囤仍夜夜被偷,這賊也奇怪,每次隻拿幾十斤糧就走,來去無影,巡夜的人隻要打個盹,賊就得手了。那點糧食對胡半金來說,不過九牛一毛,可物雖少,恨卻大,胡半金來了火氣。他連夜請了幾十個壯小夥子,每人一根繩子一把刀,分散埋伏到糧場周圍,地上再撒上鐵蒺藜、一步倒、絆馬索,這賊隻要一露頭,就別想跑。

分派好人手,胡半金就回房睡覺去了。半夜時分,大毛將胡半金推醒,說賊沒抓住,可他們知道誰是偷糧賊了。大毛說三更時分,他帶著幾個人到處巡視,突然聽到有怪聲從糧場西北角傳來,就躡手躡腳地走過去。到那兒一瞧,幾個人都傻了,隻見一隻三尺長、狐狸大小的黃毛老鼠正拚命啃咬糧囤,大老鼠看到人,風一般就跑,大毛情急之下丟過去一把刀,正好切掉了大老鼠的尾巴。說著,大毛驚魂未定地捧過一根七寸長的老鼠尾巴,說:“可惜砍偏了幾寸,不然這畜生就沒命了。”

胡半金捏著還在滴血的鼠尾,眉頭皺成了疙瘩。他活了大半輩子,還沒見過這麼大的老鼠,老人們常說鼠大成精,像這種大老鼠一定有靈性,這次沒逮住它,還把它砍傷,說不定它會回來報複。於是胡半金吩咐守糧囤的人,一定要嚴加巡視,誰抓住大老鼠,就賞他五十塊銀元。

半個月過去了,糧囤沒再失竊,就在大夥兒懈怠下來時,卻出了大事。這天早上,胡半金路過大毛家時,發現大毛家圍滿了人,大毛媳婦哭得像個淚人。胡半金進屋一看,不禁頭皮發麻,隻見炕上的大毛肚破腸爛,喉嚨被咬斷,雙腿上的肉都被啃光,隻剩下一副白森森的腿骨,血汙把半床炕席都浸透了。胡半金毛骨悚然,他在屋裏瞅了半晌,終於在破爛的窗欞上,發現了幾根黃澄澄的鼠毛。他臉色鐵青地回了家。

不久,又一個守糧囤的夥計半夜被什麼東西啃咬,幸好他家裏人發現得早,不然早和大毛一個下場了。過了幾天,胡半金家裏的雞鴨豬羊成群地被咬死了。再過幾天,胡半金收藏的古畫莫名其妙地變成了碎紙。胡半金的兒子胡小山半夜裏聽到房門響,開燈一瞧,門閂已經被什麼東西咬斷了半截……胡半金終於忍不住了,叫來胡小山,讓他雇馬車連夜上嶗山三星觀,去請了無道長除害。胡小山不服氣地說:“不就是一隻老鼠嘛,我去買幾隻貓來,保證要了它的小命。”胡半金冷笑一聲:“你別說大話,你知道嗎?那晚你門上的門閂就是那個畜生咬的,多虧你夜裏機警,不然早變成一副枯骨了,這樣的老鼠普通貓能對付嗎?”胡小山無語,隻得星夜趕往嶗山。

半個月後,一輛馬車“得兒”一聲停在胡家門口,胡小山從車上扶下了無道長。一見了無,胡半金趕緊作揖:“道長救命呀!”了無微笑著扶起胡半金:“胡先生什麼都不用說了,我自有手段對付那個畜生。”說完,他從車上提下一個用黑布遮蔽的鐵籠,然後讓胡半金打掃出一間靜室,把鐵籠放進去,吩咐任何人不得進屋動鐵籠。胡半金疑惑地問:“道長,這籠子裏是……”

了無笑說:“裏麵是無尾鼠的克星——貓,不過它不是普通的貓,而是貓王,幾日之內它保證會把無尾鼠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