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孝武帝司馬曜有位昌寧公主,長相極其醜陋,貌若無鹽,不但是三角眼,塌鼻梁,一張闊口,而且粗嗓門,說起話來與夜叉相差無幾。不過孝武帝倒是十分喜歡這位昌寧公主,平時愛如掌上明珠,要什麼給什麼。有次,昌寧公主哭著非要天上的月亮,他竟然發動三萬民夫,半月內建造了座摘月樓,樓高百丈,宏偉雄壯,然後讓人鑄造了個幾百斤重的金盤,掛在樓頂上當月亮,才哄的昌寧公主破涕為笑。
轉眼昌寧公主到了談婚輪嫁的年齡,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昌寧公主雖然長的醜,可娶了她無疑於傍上了皇帝這棵參天大樹,以後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可是誰能料到,這昌寧公主不但相貌醜,而且還是個克夫的命,孝武帝先後給她選了三位駙馬,可成親都不過半年,便先後相繼病死了。這可愁壞了孝武帝,難道堂堂的大晉公主還要守活寡不成?
這年仲秋佳節,孝武帝在五鳳樓前大擺筵席,與百官賞月。酒至半酣,孝武帝來了興致,命太監牽出一匹西域進貢的汗血寶馬,然後笑著說:“今日大宴群臣,少了點樂子,朕看這樣吧,你們每人即興賦詩一首,要詠月詩句,誰的詩文作的好,朕就把這匹汗血寶馬賞給他。”
大臣們見寶馬神駿,地道的西域良駒,紛紛冥思苦想,然後把自己的詠月詩寫在黃絹帕上,呈給孝武帝。孝武帝頗有文才,他一一翻閱眾臣的詩,不禁蹙額搖頭。這幫大臣們平時讓他們談點治國安邦之道還可以,說起舞文弄墨,少有文筆精彩的,有的更是作的牛頭不對馬嘴。正當孝武帝失望之時,他翻到最後,突然眼前一亮,他見到議郎董少文的詩句精妙絕倫,文筆飛揚,不禁拍手連聲叫好,忙讓太監將汗血寶馬賞賜給董少文。
原來,這董少文是穎州有名的才子,二十歲便譽滿天下,他不但詩文絕佳,而且相貌文雅俊美,是有名的美男子。孝武帝很是高興,命人在馬頸下係上金鈴鐺,然後讓董少文騎上馬,繞皇宮三圈,以示榮耀。董少文受寵若驚,心裏又不免洋洋得意,在眾臣羨慕嫉妒的目光下,騎馬圍著皇宮兜了三圈。
不料,在經過永和宮外時,騎著寶馬風流倜儻的董少文不知道,一雙三角眼正在暗處緊緊盯上了他,這人正是昌寧公主。一回到後宮,她立即去見孝武帝,說駙馬就是董少文了。原來這次大宴群臣是假,為公主選駙馬是真,孝武帝明裏是賞賜寶馬,其實是讓他選中的人騎著馬讓再讓公主去選,看公主喜不喜歡。孝武帝見昌寧公主點了頭,立即下旨,封董少文為駙馬,擇日與公主成親。
聖旨下到董府,董少文不但沒有半分喜悅,反而又急又氣。由於董少文家裏早有賢妻,而且妻子是當朝有名的才女,平時兩人恩愛無比,不料一時為了顯示才華,竟然弄的如今要棒打鴛鴦,因為要娶公主,必須先休妻。董少文與愛妻難舍難分,不禁抱頭痛哭,哭罷,他一抹淚,恨恨的說:“沒想到一時逞才,弄的如今妻離子散。罷了,大不了我違抗聖旨,不當這個駙馬,要殺要剮我認了。”
董妻顧慮的多,她思慮半晌,搖頭說:“不可。違抗君命是要株連九族的,夫君的情誼為妻豈能不知?但是為此卻要連累家中老小,你我九泉之下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親朋好友也來勸他,無奈,他隻好含淚寫下休書,休了愛妻,然後與公主成了親。
孝武帝對此十分滿意,不但賞賜了駙馬公主無數奇珍異寶,還命工匠建造了一座駙馬府,讓兩人居住。做了駙馬的董少文整日愁眉苦臉,因為這駙馬看起來風光,其實裏麵的苦楚很少有人知道。名義上駙馬公主是兩口子,其實兩人卻是君臣之分,駙馬見了公主不但要叩頭行禮,而且沒有公主吩咐,駙馬不得擅入公主臥房,不得私自出府,不得與侍女調笑,如果惹惱了公主,公主還可以用胳膊粗的五色大棒,杖責駙馬。以前就有過駙馬被公主打死的事情,遇到脾氣好的公主,還能勉強過日子,偏偏這昌寧公主從小嬌生慣養,被孝武帝寵壞了,平時不但對董少文頤指氣使,呼來喝去,當作奴才一般,而且這昌寧公主還有一個特殊的“嗜好”,那就是折磨人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