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固若金湯(1 / 2)

叢帝要派兵攻打郪國的的消息不脛而走,鄭靈兒在蜀國第一時間得知了這一消息,雖然這個消息在蜀國封鎖的比較緊,但是世上還是沒有不透風的牆。鄭靈兒也在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郪王。

郪王聽後很是震驚,原來友邦的國度,現在變得不堪一擊,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有想到叢帝是這樣的一個人,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鄭秋圖謀不軌,原來的文弱書生在別過造反,簡直就是郪國的奇恥大辱。情何以堪。

郪王明白,蜀國連年的水患,已經讓整個國家枯朽不堪,軍事實力還不足以攻打郪國,這幾年郪國在不斷的強大,也訓練了一些精兵良將,這些訓練出來的精兵良將雖然不是進攻別過所用的,但是也有防範於未然的作用,依照郪國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抵擋蜀國的進攻。

既然鄭秋貴為王族,卻做出了禍國殃民的事情,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當即郪王回書鄭靈兒,在保證安全的前提的,讓鄭秋永遠不要在回到郪國。要讓鄭秋的遺體留在蜀國的土地上。現在蜀國已經不能讓他們長久滯留了,事成之後,速速歸國。

現在已經顧忌不了手足情懷了,郪國的國土,郪國的江山社稷,郪國的子民,難道還抵不上郪國的一條蛀蟲嗎?

郪王也思考了許久,才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

單憑鄭靈兒和羅偉現在的實力,拿下鄭秋的性命,難如登天,款且,他們現在身處蜀國腹地。恐怕自身的安全還得不到良好的保證。

叢帝自從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要把這個秘密暫且保守起來,他並不知道,出使蜀國的王室成員鄭靈兒早已知曉了這道消息。

叢帝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他不僅要拿下郪國,擴大蜀國的疆域,還要在不聲不息中擴充更大的領土。

叢帝想的是,隻要不讓身在蜀國的鄭靈兒知道,郪國自然就沒有防範,這樣便可輕而易舉的拿下郪國,回頭再收拾鄭靈兒,那簡直輕風掃落葉。

郪王的判斷是準確的,不論將來戰爭與否,但是鄭秋這一條蛀蟲,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必定不能讓他長時間苟活於人世。

最初的時候,郪王隻是把這道消息告知了李波,鄭平,林國輝等朝中重臣,要他們暫且保守好秘密,以免引起郪國民心恐慌,全國****,就連老王和何後都沒有告知。

其實鄭平早已知曉了鄭秋的謀反意念,隻是念在兄弟手足情深的情麵上沒有點破,不想自己的沉默最終還是引發了事端。當然他對郪王要取了鄭秋的性命持有不同的意見,雖然鄭秋的罪惡十惡不赦,但是自己無論如何還是親兄弟。不念血緣還要看著父母的情麵。

世事有得有失,或許自己決定的砝碼偏重,那或許也是被迫無奈而已。要得到保全一些東西,那就必須得有所犧牲,有所失去。

鄭平知道郪王的心思,他也是於心不忍,但是為了郪國的子民,不得已而為之。他也知道,郪王在治理江山,已經決定的事情一時難以更改,但是鄭秋實屬林頑不化,咎由自取。天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