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郪王真的痛下決心,那他真是以天下為重,也隻有這樣的人治理江山,才能讓郪國的江山固若金湯。
郪王對郪國武功最高的大武夫林國輝說:“隻有你帶上幾個滿意的隨從,拭掉鄭秋以後,務必要帶回些他的身前遺物回來。”
林國輝得到命令以後,裝扮成平民的行頭,悄悄潛入了蜀國。很快就在蜀國會見了鄭靈兒和羅偉。當林國輝告訴鄭靈兒郪王的意思以後。鄭靈兒驚呆了,在怎麼說也是手足,為了江山便可以弑殺。鄭秋實屬可惡,但是完全可以想到一個完全的策略,且留下他一條性命。
確切說來,這並不是草菅人命。
鄭靈兒思考了很久才說:“我不同意王兄的舉動,未免太殘忍了。”
林國輝說:“既是郪王決定的事情,我們隻有順從王意,為了郪國的子民,你難道希望看到郪遭受戰亂嗎?”
鄭靈兒辯解的說:“我們可以試圖勸說,感化他啊!”
林國輝說:“他已經頑固不化了,你尚且不知道,早在出使蜀國之前,他就已經有了謀反的念頭。”
然而鄭靈兒一心想著用自己的方式試圖勸導鄭秋。可是,他並不知道,鄭秋早已經被郪王的王位迷惑了雙眼,可以自己的話語哪怕是金玉良言,恐怕他已經聽不到耳朵裏麵了。或許還要產生負麵的影響。適得其反。鄭靈兒心裏糾結著。
不論如果,鄭靈兒還是要試一試,可能自己的努力會沒有結果,但總要給自己一個不是答案的結果。
鄭秋雖然到了蜀國,但從來就沒有和鄭靈兒來往,即使遇見,也形同陌路,在他看來,所有的人的心都朝向著鄭齊。就連自己的王妹亦是如此。在繁榮的蜀國,他永遠都看做是甲人和乙人。其實鄭秋在蜀國過著比如天人的生活,他早已和叢帝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依然過著優雅的王宮生活,荒yin無度。隻是鄭秋的一些吹捧和討好的本領深得叢帝喜歡。
鄭靈兒在蜀國的都城中遇見鄭秋的時候,鄭秋似乎沒有看見他似的,準備擦肩而過,卻被鄭靈兒攔住了去路。“王兄,你這是要到哪裏,難道見到王妹也不想理會了嗎?”
“不要叫王兄,我受之不起,鄭齊才是你的王兄。”鄭秋回道。
“王兄啊,你對郪王有意見,你可以保留,但是自從你到蜀國,都好幾年了,也不見得你正眼看過我,難道我也得罪你很深嗎?”鄭靈兒追問道。
“你和郪王都是一個鼻孔出氣的,我從來都是一個外人。”鄭秋回答後便要離開。
“王兄且留步,我已很長時間沒有回郪國了,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了,隻是最近老是想起家鄉,我們遠在他鄉,舉目無親,在蜀國,我隻有你一個親人,要不,找個時間,我兄妹二人對飲幾杯吧!”
鄭秋不知道是理虧還是心理有鬼,搪塞說道:“我還有事,改天再說。”
看著整秋離開的身影,鄭靈兒搖頭感歎,六親不認,已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