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來客烹茶的樂趣,我們都可以享受到,既不需硬炭,也不需搧火,打開煤氣灶即可,當然沒有“竹爐湯沸火初紅”那樣的雅致。
自從宋代以來,一般品茶的專家都認為應喝淡茶,淡茶似乎更意味深長些,但也提出了一個難題,要品出淡茶的妙處,就更講究一個“靜”字,主客觀都呈現出一種高度的寧靜狀
態,所以品茶的朋友不能多,更不能雜,“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
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這就是說品茶最多不能超過四個人,否則就無法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也就品不出茶的種種奧妙。
我們上麵談到茶文化的各個方麵,它充滿一種清靜雅潔的氣氛,充滿一種美好的情感,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水乳交融,互為映照,互為感染,互為滲透,形成了中國茶文化特有的意境,它清絕、高遠、逸雅,靜寂。假如要說到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區別,古人則有非常形象的比喻:“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
這就是我所要談的“品茶意境說”。
第五節飲茶習俗麵麵觀
朋友,茶源於我國,所以中國人最懂得茶文化的真諦。
因為我們的國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加上還有許多的少數民族弟兄,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形態,所以在飲茶上也就.形成不同的習俗。這種習俗,是在長期飲茶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活享受上的一種創造、一種情趣,當然也和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和文化藝術都有密切關係。
我想介紹一些不同的飲茶習俗。
將來,你也許到這些地區去工作,也許去那兒旅遊,那麼,各種飲茶習俗就不會使你驚乍了。
不知你是否知道湖南的“擂茶”?
在湖南省資江中遊地區,人們四季常飲擂茶,也用擂茶敬客。所謂擂茶,就是把茶葉和佐料一起放入擂缽,用擂茶棍慢慢擂成糊狀,然後加適量冷開水調成茶汁,貯於瓦罐內。喝時隻要盛出幾杓子,即可衝出一碗擂茶,講究的再放人少量炒米花、炒花生仁或炸香了的芝麻,喝起來就更有味了。佐料一般以當地出產的黃豆,玉米,綠豆、花生、白糖等居多。
你可聽過優美動人的歌曲《請喝一碗酥油茶》?
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的一種獨特的風尚。
西藏高原氣候寒冷幹燥,藏胞以肉食為主,果菜甚少,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主要靠茶葉來補充。而喝酥油茶是其中最講究的飲茶方式。喝這種茶,要有酥油,茶、茶具和佐料。
先說說茶具吧,須有一個專打酥油茶的長筒和一套精美的茶具,多為金飾和銀飾的金屬製品,如銀壺,銅壺,鋁壺、瓷鐵彩花壺等。壺的頸腹部多有彩色的民族圖案,壺嘴,壺把造型別致。茶碗用瓷質或木質製成,並用銀或銅嵌鑲,是都很不錯的工藝品。
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預先製成長方形、方形或圓珠形,以便備用。喝的茶是熬煮的,所以多用湯濃味醇的緊壓茶類。如普洱茶、金尖茶、緊茶和磚茶。根據各家的不同愛好,一般用胡桃泥,芝麻粉、花生仁,瓜子仁、鬆子仁和鹽巴作佐料。製作時,先把茶葉放在茶壺中煮沸,再把茶汁倒入已放好各種佐料和酥油的打茶筒中,用手上下春打,並伴之以“伊啊、伊啊”的聲音。當聲音慢慢變成“嚓伊,嚓伊”時,就表示已經拌勻,可以取而飲之了。
喝酥油茶也有一定的禮節,主婦先把裝有糌粑(炒熟的青稞粉和茶汁捏成的粉團子)的精美竹盒放在桌子中間,每人麵前放好茶碗,然後依次倒上酥油茶,並熱情地喊著“甲桶!甲桶!”(藏語:請喝茶)客人一邊喝茶,一邊用手指尖拈起糌粑丟入口中。
喝酥油茶可不能一飲而盡,按當地風俗,這是不禮貌的。喝第一碗時,應該在碗中留下一些,表示對主人手藝的稱頌,所以還想喝一碗。你如果喝得不想喝了,就喝完茶湯,將茶渣潑在地上,表示已經喝足。
你如果去了內蒙古大草原,在蒙古族兄弟的帳篷裏,奶子茶是可以好好地品嚐一番的。
所謂奶子茶,就是蒙胞把喜愛的青磚或黑磚等緊壓茶掰開砸碎,放入鋁質或銅質茶壺中熬煎,等到茶水沸騰了,兌入牛奶或羊奶,然而再加些鹽巴,這樣喝起來又熱又香又解渴。
如果你在蒙古包裏作客,熱情的主人就會獻上鼻煙,用奶子茶,炒米來款待你,使你為民族團結的溫馨而陶醉。
你假如去了雲南的各個地區,各種飲茶習俗會使人留連忘返。雲南省有八個民族自治州,十五個民族自治縣,兄弟民族多飲鹽巴茶、酥油茶、烤茶、燒茶、雷響茶、油茶、龍虎鬥茶等,其中以鹽巴茶流傳最廣,龍虎鬥茶最為奇特。
鹽巴茶是當地納西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怒族,苗族等兄弟民族最喜愛的一種日常飲料。茶葉原料是本地的緊茶或餅茶,再加上少量鹽巴即可。茶具是一個特製的小瓦罐,再加上幾隻瓷杯。製作方法是,先掰下一塊緊茶或餅茶,砸碎放入瓦罐內,擱在火塘上,當茶葉烘烤到“劈啪”作響,井散發出焦香味時,向罐內緩緩衝入開水,再煨煮五分鍾,然後把用線紮緊的鹽巴塊(井鹽)投入茶湯中抖動幾下後移去,使茶湯略有鹹味,再將瓦罐移出火塘,將濃茶汁汾別倒入瓷碗中,加開水衝淡,就可以飲用了。一邊飲茶,一邊吃玉米粑粑,味道好得很哩。
而居住在雲南深山老林中的兄弟民族,還有—種治療感冒的飲茶秘方,稱之為“龍虎鬥”,這是將經過煎熬的又濃又澀的熱茶,倒入有酒的杯中(不能將酒反過來倒入熱茶中),就成了龍虎鬥茶,感冒了的人,一旦喝下此茶,渾身熱汗淋漓,再美美地睡上一覺,病痛全除。
朋友,桂北的打油茶,你也是不可不喝的。
居住在廣西北部的瑤,侗,壯,苗,漢等許多民族,都喜歡喝打油茶。
打油茶又叫煮油茶,像我們烹調萊一樣,把茶葉先放在鍋裏炒,然後加少量茶子油,炒到略有香,就加入清水煮沸,直到茶湯滋味濃鬱時,再放入食鹽,生薑之類佐料,油茶就算打好了。把打好的油茶放在各種食品中,吃起來風味特別不同。他們把油茶放在糯米、艾葉粑、蝦子,魚仔等食品中,就分別稱作;糯米水圓油茶、艾葉粑油茶,蝦子油茶,魚仔油茶如果貴賓光臨,主人就要請打油茶的巧手親自烹調。事先要準備好豐盛的食品,如油炸花生米、油炸排散、豬肉碎,豬肝末、雞塊,爆米花,然後“打”油茶。各種食品,主人將其分盛在—隻隻茶碗中,把碗在桌上擺成一個圓圈,然後把打好的滾燙油茶注入碗中。這時,主人恭敬地把—雙雙筷子和一碗碗打油茶呈獻客人,並說聲:“請吃打油茶!”客人就起身雙手接茶。邊喝,客人邊贄揚主人的“打”茶得法。一碗吃完,主人再添加食品,再斟油茶。按照當地習慣,茶行三遍,就算是看得起主人,這叫做“三碗不見外”。
朋友,如果你去了新疆,遍訪天山南北,與維吾爾族兄弟朝夕相處,你會發現住在北疆的維胞愛喝奶茶,其作法與蒙胞的奶子茶相似。而南疆的維胞,喜歡喝香茶。
這裏,我談談香茶的作法與飲用。
他們用長頸的銅茶壺煮茶。煮茶時,把茯磚敲碎,抓一些放入壺中,同時加入一些香料末(如胡椒、桂皮、丁香等,輾成細末,裝在罐中),然後加入清水,放到爐上去煮,沸騰幾分鍾後,茶汁濃了,即可取飲。倒茶時,為防止茶渣和香料一起倒入杯中,常在長頸壺嘴上套以網兜,超過濾作用。喝茶時,也習慣吃些米飯或饢。
……
我一口氣,介紹這麼一串不同的飲茶習俗,無非是想讓你知道茶文化的豐富多彩。
但願你在未來的歲月裏,有機會走遍祖國的大地,親自去領略種種飲茶習俗的情致韻趣,獲得真切的感性認識,或者比我這篇文字所寫的,要快意得多,生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