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人員最忌諱沒心沒肺地向別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而絲毫不去關心別人究竟是否需要這個商品,更不去關心別人的生活和人生。秉持一顆誠摯的心,既不回避為自己的著想,也不忘記對顧客的著想,讓顧客切實體會到益處,才能打動顧客,最終完成交易。

8.利用效率進行對比

每個人做事都會講求效率,每一種工具都有它的效率,在推銷時,利用效率的對比就容易讓人看出一種商品的價值有多少,從而起到刺激顧客購買的作用。

小張去向一家公司推銷智能複印機,但是公司的老板出去了,隻有老板的秘書在,於是小張就跟她談起了打印機的使用情況,秘書先談了打印機的缺點,又談了打印機的優點。小張讓這位秘書試了自己帶去的打印機。但是秘書說:“這裏我做不了主,經理今天不在這兒。”

過了一段時間,小張又來到了這家公司,秘書安排了小張與經理的見麵,可是經理顯然對小張的推銷感到厭煩,不等小張開口就準備趕人了。小張並沒有感到驚慌,而是心平氣和地道:“我上次來過咱們公司,您的秘書說了你們的複印機沒有問題,隻是操作起來有點費力,讓您的秘書感到勞累,每次上班的最後三個小時經常出現錯誤,而且多到前五個小時的總和,這樣的情況對於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但是我們的複印機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於是經理叫來秘書問:“你跟他說過咱們的複印機不好用,常常出錯誤是嗎?”

秘書說:“是的。”

沒有一個企業不關心工作效率的,毫無疑問,小張最終推銷成功。

兩台打印機,一台是經常出錯誤的,一台是不會出錯誤的,出錯誤的自然會降低工作效率,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換上不出錯誤的打印機。進行這樣的對比之後,隻要是關心工作效率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換上不出錯誤的打印機。

一個推銷員去一個養雞場推銷節能燈,養雞的老大爺一看是來推銷東西的,毫不客氣地把門關上了。眼見情形不妙,推銷員連忙笑道:“我這次不是來跟您做生意的,而是來向您買雞蛋的。”

老人聽說是買雞蛋,就把頭探了出來,推銷員繼續道:“我親戚開了一個糕餅店,需要我幫他們買一些雞蛋,我看您這兒的雞養得不錯,想從這兒買一箱好雞蛋。”

老人還是懷疑,問道:“這裏的養雞場不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偏偏來我這裏買?”

推銷員說:“我也知道這裏養雞場多,但是隻有您的雞蛋是棕色的,做蛋糕就需要這種顏色的雞蛋,我親戚特意叮囑我,一定要這種顏色的雞蛋。”

於是老人終於走出去和他談了起來,而且交談越來越暢通,彼此幾乎無話不說了。隨後,老人主動地帶推銷員去參觀了養雞場,並且進行了一些相關的介紹。

走進雞舍的時候,推銷員就趁機問道:“這裏一月得用多少電?”

“一個月1000元左右的電費。”

“這麼多,當然這是用的普通燈泡,如果用節能燈的話,可以少用30%的電量,一個月可以少花300多元,一年就可以少花3000多元。”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老人大吃一驚之後,馬上就要求換上節能燈,於是推銷員就從包裏麵取出產品向老人介紹,把老人說得一愣一愣的,最後終於決定全部換上節能燈。

這個推銷案例,首先用了消除防範心理的技巧,得以使推銷進行下去,最後用效率對比的辦法,刺激了顧客的心理,達到了自己的推銷目的。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推銷商品也是一樣的道理,首先要清楚別人正在使用的商品的價值,隻有當我們的價值超過別人,能夠給別人帶來收益的情況下,別人才會使用你的商品。所以,在推銷一些工具類商品的時候,最好首先要明確各種商品之間的價值和效率,總結出自己的產品勝出人家多少,得出一個量化的結果,從而說服顧客。

9.激發顧客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對於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各種好奇,尤其是對於一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物,總是希望知道個究竟。推銷時,如果能夠用語言激發別人的好奇心,就能把顧客吸引過來。

一個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去向一個公司的總經理推銷保險,走到前台前麵道:“我是傑克,來拜訪你們公司的老板,請通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