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個顧客走到櫃台前麵,對著一塊布料看了又看,營業員看出她想買這塊布料,但是下不了決心,於是走到她跟前道:“這塊布料的顏色的確不錯,但是有個小問題,如果再看仔細一點,你會發現它的顏色染得深淺不一,我要是你的話,就不買這種,而是買那一種。”

說著就從櫃台裏麵抽出一匹布,一邊遞給顧客,一邊道:“您是自己買來裁衣服的吧?”

顧客回答說:“對,是買來自己做衣服的。”

營業員說:“您的年紀看起來跟我差不多,穿這種顏色的會顯得美觀大方,而且價格上一米也隻多三塊錢,一件衣服也就多出十來塊錢,想想看,是不是買這種更加適合?”

營業員的話正說到了顧客的心坎上,自己還沒有想到那麼多,於是高興地當下就買了她所推薦的料子。

這個營業員沒有像很多人一樣,看到對方在看商品,馬上就去說這個怎麼怎麼好,這樣反而讓人覺得你說話不實,使人放棄了自己原先想買的念頭。相反,這個營業員反而叫顧客不要買這種,這樣就顯得與顧客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消除了對方對營業員的防範心理。接著又從顧客的心理需求出發,進行了引導,沒有絲毫的咄咄逼人的攻勢,反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終銷售成功。

一個推銷員去一戶人家推銷冰箱,進門的時候,發現女主人正在往冰箱裏麵塞東西,於是抓住機會就說:“這台冰箱太舊了,用了好久了吧,應該很容易出問題吧,需要換上一台新的了。”

女主人知道這家夥是來做推銷的,於是不等推銷員繼續囉唆,就劈頭蓋臉地道:“我告訴你,我家這個冰箱可是我五年之前買的,質量好得很,從來都沒有出現問題,現在產的一些新冰箱十個有九個都是水貨,好不到哪裏去。”

最後,這個推銷員隻好沒趣地走了。

過了不久,又有一個推銷員來推銷冰箱,經過一陣簡單的溝通之後,推銷員對對方的情況有了大體的了解,說道:“這台冰箱對你可以說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紀念意義,而且還耐用,不到萬不得已,都不要輕易換。”

女主人聽了非常高興,笑著道:“的確是很有紀念價值,不過我嫌它有點舊了,一直都想著換台新的,可就是沒有想好該買什麼樣的好些。”

推銷員說:“要是換肯定有點舍不得,不過現在的冰箱質量一般都很好,節省電,還環保,如果您確實想換的話,可以先了解一下我們公司的產品。”

說著女主人就很樂意地翻閱起了資料,並很好地溝通起來。

有很多銷售人員,就像第一個推銷冰箱的人一樣,一開始就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勢,完全不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其實對方哪怕是想買,內心深處也已經把你當成了敵人,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感,即使買同一樣東西,經過你的一番遊說之後,也會把她趕到別的地方去買。相反,第二個推銷員就緊緊地跟顧客站在一起,讓她放下了防範心理,從而進入了推銷買賣的正題之中。

我們常常說,做人要將心比心,以誠換意,其實不隻是生活中需要這樣做,做銷售同樣是如此,隻是顧及自己的好處,而完全不管別人的利益,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心理,堅持這樣勢必趕走你的顧客。所以,在做銷售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話,做銷售時,首先要假設自己是顧客本人,或者是顧客的親人和朋友,在銷售的時候幫助顧客挑選,並且努力發現一些顧客自己都難以發現的問題,讓顧客買得舒舒服服,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顧客和業績。

3.說到顧客心裏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有自己愛聽的話,跟顧客交談,要善於分辨,說顧客愛聽的話,讓他們在高興愉悅之中,快速完成你們之間的交易。

有一次,一個服裝店舉行降價促銷活動,本來上百元的衣服隻售五十多元,吸引了許許多多圍觀的顧客。

這時候,一位女士走了進來,驚呼道:“哇,真是便宜啊,無論怎樣都要買一兩件。”

一位留心的店員聽到了,知道這位顧客有買的意向,於是緊隨其後,眼看這位顧客拿起了一件紅色衣服,於是就連忙介紹道:“這件衣服透氣,還能夠吸汗,最適合現在穿了,您可以試試。”

試穿之後,顧客覺得不太滿意,準備放下,說:“哎,我的皮膚看起來太黑了,穿紅色的不大好看。”

店員連忙道:“這您可就說錯了,怎麼會不好看呢?您穿紅色的話反而顯得更有氣質,紅色也代表紅紅火火,會給人帶來好運氣。”

幾句話說得顧客喜笑顏開,立刻買下了衣服。

其實顧客之所以會拿起那件紅衣服,就是因為內心喜歡,隻是穿上去與黑皮膚形成了一個對比,讓自己覺得不合適。而店員的解釋,說穿紅色很有氣質,則是她喜歡聽的,增添了她選擇這件衣服的信心,所以最終達成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