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疑惑地看著經理道:“是啊。”
經理說:“那正好,我家也在那個方向,以後你早上在體育館前等我,我開車上班可以帶你一起來公司。”
聽到經理這麼說,小月有些不好意思了,說道:“這個……這個不用了吧,你是經理啊,你的時間寶貴,這樣做不太合適。”
經理說:“沒關係,我們是同事啊,幫這個忙是應該的。”
小月突然覺得臉上發熱,人家雖然是經理,卻還能平等地看待自己,而自己這種消極的行為,實在是不應該。
事後,小月再也沒有遲到過。
經理隻是指出了小月遲到的事實,幾乎沒有一句批評的話,發現小月敏感之後,馬上就主動地提出要用車子載她上班,讓她自己感到不好意思,逼迫自己去改正上班遲到的毛病。
批評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壓製、打擊對方,而是為了幫助對方;批評也不是為了傷害對方的感情,而是讓他們做得更好。所以,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過錯之後,我們不妨通過提供幫助,來促使他們自己去改正。
17.做個表率當批評
遇到想要批評的事情,不要直接開口,可以通過自己無聲的行動,與別人的行為形成一個對比,在對比之中,暗示自己對別人的批評。
一位太太請了幾位工人幫自己蓋房子。第一天下班回家之後,發現自己的院子被弄得亂七八糟的,到處都是木屑。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天天都是如此,她看在眼裏,煩在心上。可是這些人的技術的確是不錯,太太不想因為直接批評他們,引起他們的反感。
有一天,等所有的工人都回去之後,太太便和孩子一起把木屑撿得一幹二淨,堆放到院子的一個角落裏。
第二天早上,當工人到來的時候,太太就去對大家說:“你們昨天把院子清理得非常幹淨,沒有惹得那些鄰居說閑話,真是太感激你們了。”
工人們聽了之後,一個個錯愕不已,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她的話中之意。從此以後,工人們每天完工之後,都會自覺地把木屑堆放到院子的角落裏。
這位太太本來是要批評工人們不清理每天的施工垃圾,當麵批評當然有礙麵子,也會影響他們工作的心情,於是就自己主動地撿了一次,並通過語言暗示大家以後也要清理垃圾。
約翰瓊斯是一家百貨連鎖公司的老板,他每天都會到費城去看一看他的一個大商店。
有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櫃台前等了很久,卻沒有一位服務員跟她打招呼。他進去一找,才發現那些服務員正在另一頭擠成一堆,彼此嘻嘻哈哈地說笑。
約翰瓊斯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默默地走到櫃台後麵,親自招呼了那位女顧客,並把她購買的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然後他就走開了。
售貨員們見了之後,一個個驚詫不已,從那以後,店中人員再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
約翰瓊斯什麼話也沒有說,隻是親自給大家做了一個表率,起到示範和警醒的作用,促使大家自覺地改正了工作作風。
雖然沒有批評的語言,但是遇到類似的情況,誰都可以感受到批評之意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行為。
18.用大道理批評人
對於思想比較成熟,素質比較高的人,可以通過大道理來激起他內心的波瀾,去改正自己的過錯。
有一次,李政道博士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樓,為一百二十多名中國留學生作學術報告。可是他講的時候,發現有的坐在後排的學生不認真聽講,還在那裏交頭接耳,使得李政道非常生氣。於是他停下講座,聲色俱厲批評他們說:“請你們各位聽著,你們有這個好機會,但是不聽的話,你們是沒有前途的。你們要自己尊重自己。你們考上中國與美國聯合招考的物理學研究生算得了什麼?你們考第一名又算得了什麼?難道中國青年就是這樣嗎?你們誰學到了東西,請舉手給我看看。你們對得起自己嗎?所以,你們必須努力。近年來中國人是受壓迫的,炎黃子孫是要抬頭的。你們是學生中的精華,所以必須尊重自己,你們要肩負建設國家的重任。”
話音一落,所有的學生再也不講話了,統統認真聽起課來。
李政道對學生的批評,連用了六個提問,以引發人們的思考,對大家起到警醒的作用,使大家翻然醒悟。
在一個部隊裏麵,一個士兵大白天丟了一件大衣,晚飯後,指導員召集全連上課,講了“什麼是人生的幸福”這樣一堂課。
他說:“幸福是心理上的某種滿足和愉悅,我們革命戰士把幸福看做是多數人共同利益的實現。個人主義思想膨脹的人,卻把幸福看做是永無止境的個人私欲的滿足。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們去偷去槍,不擇手段地撈取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