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非常有名的軍事指揮家孫武來到吳國之後,吳王把他當作上賓款待。有一天,吳王對孫武說:“都說你通曉軍事,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帶兵打仗?”

孫武回答道:“你給我兵,我就能帶。你給我一支軍隊,我一定能把它訓練成非常優秀的軍隊。”

吳王說:“無論什麼人,你都能把他們訓練成一支軍隊嗎?”

孫武說:“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沒問題。”

吳王很感興趣,指著自己的宮女說:“你能把我這群宮女訓練成軍隊嗎?”

孫武說:“你隻要給我權力,我就能把這些宮女全部訓練成軍人。”

吳王說。“好,我給你權力,限時三個時辰。”

於是,孫武和吳王的宮女們都站在了訓練場上。這些宮女從來沒受過軍事訓練,隻是覺得這件事很有趣,大家你推我搡鬧作一團。

吳王看著此情景,也覺得新鮮好玩,就把他最寵愛的兩個妃子也叫了過來,並讓她們擔任兩隊宮女的隊長。

孫武開始練兵,他大聲說道:“大家停止喧嘩,馬上列隊站好,左邊一隊,右邊一隊。”

但是沒人聽他的話,宮女和妃子還是在原地嬉笑打鬧。孫武也不著急,他大聲說:“這是我第一次說,大家沒聽明白,這是我的問題。現在我第二次要求你們列隊。”

這些宮女依然沒什麼反應,玩笑依舊。這時孫武又說話了:“我第一次講話大家沒聽明白,那是我的錯;第二次沒聽明白,可能還是我的錯。下麵我開始說第三遍——大家列隊,左隊站左邊,右隊站右邊。”

第三次說話結束了,還是沒人按照口令行事。

孫武沉下臉來嚴肅地說:“第一次大家沒聽明白,是我的錯誤;第二次大家也沒聽明白,還是我的錯;但是,第三次沒聽明白就是你們的問題。來人,把那兩個隊長帶到一邊去,立刻斬首。”

馬上有士兵上來把那兩個妃子抓了起來。這時,吳王趕緊對孫武說:“不能這樣!我隻是說著玩的,千萬別動真的。”

孫武說: “你是不是給我權力了?現在軍權在我手中,立刻斬首。”士兵哢哢兩刀把兩個妃子砍了。

見到這種情況,所有的宮女頓時嚇得馬上肅然而立,沒用三個時辰,兩個隊列就成形了。

對於隊伍所有人的渙散,孫武沒有去批評每一個人,而是批評了兩個帶頭之人,但采取的卻是過度批評的方式,震懾到了大家的內心,改正自己的錯誤,自覺地聽從了孫武的指揮。

這種批評方式,首先就是要抓領頭人,讓大家知道,既然領頭的都受到了批評,你肯定也應該受到批評。其次就是批評的程度要故意加深加重。

16.指明錯誤給幫助

批評別人之後,給予一定的幫助和關心,不要讓人覺得你是對他們有怨有仇,而是為了他們好,讓他們在觸動之下,改正自己的行為。

馬克在一家營建公司擔任安全檢查員的職務。有一次,去檢查工地,發現有的工人沒有戴安全帽,由於不戴安全帽是違規行為,於是馬克馬上就提出批評,命令大家戴上安全帽。

雖然受到批評指正的工人,按照他的要求戴好了安全帽,但是一個個顯得不悅,內心咕噥著:“什麼東西,吆三喝四的。”而且等他離開,便又將帽子拿掉以示反抗。

馬克覺得這樣不行,但是自己又不能失職,於是開始轉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當他看到有工人不戴安全帽時,就不再批評大家了,而是問道:“是不是帽子戴起來不舒服,還是帽子的尺寸不合適?如果不合適的話,我想辦法幫大家換一個吧。”

並且還時不時地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後要求他們在工作的時候最好戴上。經過這樣的轉變,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也沒有工人顯得不高興了。

馬克最初對工人的批評是以一種敵對的態度,之所以能夠暫時地讓大家改正,完全是被逼迫的。後來以一種關心的方式,來暗中指出大家的不對,充滿了對大家的關心,使得工人們漸漸主動地聽從了自己的建議,慢慢改正了自己的行為。

公司經理發現小月這段時間總是遲到,於是把他叫到了辦公室裏麵,問:“你最近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我發現你最近總是遲到。”

小月充滿敵意地說:“沒有啊,堵車的事情又不是我能控製的,再說我並沒有違反公司的規定呀。”

經理連忙說:“我沒別的意思,你不要多心。”

小月倔強地說:“如果經理沒有別的意思的話,我就出去做事了。”

經理搶住話頭:“等等,你家住在體育館附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