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接過火鉗,仔細看了看,笑道:“表現不錯嘛,比之前的樣子更直了。”
當後藤走了之後,鬆下幸之助給後藤的老婆打去了電話,說:“後藤今天受批評了,回來的時候臉色可能不太好看,你可要好好照顧他。”
經過老板的一頓痛罵,後藤本打算就此辭職,但是鬆下幸之助的做法又讓自己佩服和感動,最終決定還是繼續待在公司,為公司作出更大的努力。
被鬆下幸之助一陣痛罵之後,後藤由於失掉麵子蒙生辭職的想法。可是經過鬆下幸之助的一番表揚和關心,讓他又心存感動,內心變得平和下來,最終決定繼續留在公司,為了讓鬆下幸之助對自己滿意,後藤必然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效益。
有的人發現別人犯了錯誤,就是單純的訓斥,隻是簡簡單單地發泄了自己的怒氣和不滿,但是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發怒後的結果。
但是如果能夠在批評之後,表示出自己的表揚和關懷,則讓人覺得你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為了讓他表現得更好,這樣批評的重點就轉移了。前者批評的重點是在打擊人,而後者的批評是在改善人。總之,如果是真心為別人著想,就要在批評之後對人表示出關懷,從而讓他不斷完善。
11.借助熟悉事物巧批評
如果批評一個人無法讓他改正過錯,這個時候可以從對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旁敲側擊、比喻類比等方式進行批評教育,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並進行改正。
有一名剛剛入伍不久的士兵,具有相當的才華,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可就是在生活上有些不拘小節。每天早上起床之後,總是不疊被子,結果在內務的檢查評比中,總是由於他的緣故,使得本班倒數。班長為了這個情況,批評了他好幾次,但是每次都是左耳進,右耳出,班長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氣得班長滿地跺腳,隻好去請教他們的連長。
有一天,連長來視察,發現這個戰士正在練字,於是迎過去,說道:“小夥子還真有兩下子,字寫得這麼棒。”
戰士回頭看到是連長,於是笑嗬嗬地說:“連長也懂得書法?”
連長說:“這漢字是方塊字,書法之中既有美學,又有力學,古代的王羲之、顏真卿和柳公權就深知此道理。”
戰士沒有想到連長居然對書法了解得這麼多,不由得心生佩服。
可是連長馬上轉口說道:“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可是非常遺憾啊,你的字就跟你的人不一樣。”
戰士壓根兒就不知道連長此行的目的,更沒有想到連長突然來這麼一出,心中很是疑惑,於是問道:“我的字與我的人有什麼關係?
連長笑了笑,伸出手指指著他的床鋪說:“你看看你的床鋪怎麼樣,再看看你寫的字怎麼樣,你的字寫得方方正正、幹淨利落,但是你的被子窩窩囊囊的,哪像是一個當兵的?”
接著連長又說道:“這寫字,貴在一個整體,一個字那麼多筆畫,要是一筆沒有寫好,那麼整個字就不會好看,連隊也是一個整體,一個人沒有做好,就會影響到整個集體。”
戰士聽完之後,才明白過來,連長是特意來批評自己的,於是不由得臉就紅了,對連長道歉說:“我知道自己錯了,從今以後,再也不給連隊拖後腿了。”
作為這名戰士的直接領導,班長總是對戰士進行直接的批評,這樣不僅會使對方的自尊受到傷害.而且還引起了這名戰士的反感,故意與之作對。但是連長選擇從對方感興趣的書法這個話題談起,然後再找機會給予對方指正,最終把對方說得對心服口服,開始自覺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為什麼要選擇對方熟悉的事物呢?那是因為對方對它的理解比較深,從這裏入手進行批評教育,就能讓對方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容易觸動他的內心,從而覺悟自己的過錯,並從內心加以改正。
12.用真事來批評
對人進行批評教育,往往要用真實的事例,這樣才會讓人產生直接的觸動,並且牢固地記住教訓。
孟子小的時候,讀書很不用功。有一天,孟子放學回到家裏,孟母坐在織布機前問兒子說:“《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
孟子回答說:“已經會背了。”
孟母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就說:“背給我聽聽。”
於是孟子就開始背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可是背完一句,下麵的就背不來了,總是翻來覆去地背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