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時時細心,事事順遂又到位(6)(1 / 1)

秦穆公聽完他的話,認為說得非常有理,便跟鄭國定了和約。晉國看到這種情況,也撤兵回了國。

在這個故事中,燭之武說話的條理性表現無遺,他撇開鄭國的存亡不談,緊緊圍繞滅鄭對秦國的利弊來談,這就突出了問題的關鍵,也是對方的利益點所在和最為關注的內容,故而抓住了秦穆公的心理,引導其透過錯綜複雜的關係,認識到滅鄭隻能加強晉國、削弱秦國的現實,燭之武這番話說得條理分明,一步緊接一步,步步用心。因此,秦王一聽就信服了。

身處職場,不管你是和同事共同完成一項工作,還是洽談客戶,或是向老板彙報工作,說話的條理性都很重要,這直接關係到你的意思有沒有表達到位,對方有沒有接收到,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富有條理的表達方式能一下子抓住對方,讓對方感覺到你思路的清晰和邏輯的順暢,與你交流會讓人感覺很輕鬆,進而對你產生好感,很容易認可和接受你所溝通的內容。

由此看來,每一位職場人,都應該多花些心思、用心鍛煉自己講話的條理性。下麵是我們提供的一些建議:

第一、準備發言之前先打好腹稿。

話到嘴邊留一半,好好斟酌之後再開口。沒經過思考便貿然開會,有時候會影響表達的條理和邏輯,因此,每次開口前最好要稍微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人們不是不會說,而是不會想,或者懶於想,可是想不明白也就難說清楚了。提前想好自己要表達什麼,希望取得什麼效果,怎麼說才能達到這個效果,把語言捋順之後再說,如此便會讓自己的語言更加具有條理性。如果你想說的話對於你想達成的目的沒有任何益處,那麼這樣的話最好就不要說。

第二、不說口頭語。

口頭語不但無助於表達,相反還很容易將自己的邏輯打亂,使原本緊湊的語言變得零散,不利於對方接收與理解。而且,口頭語不僅能折射出你的內心狀態甚至會出賣你,聽多了還容易讓人產生疲勞,導致精神不集中,過多地注意口頭語而忽略了其要表達的真正重要的內容。這對職場的人際交往很不利,並且容易給人留下不專業的感覺。

第三、避免羅嗦。

羅嗦的語言表達會顯得信息過於冗長,使人難以接受。我們可以先從結論說起,再說中心思想,然後再向前推演。換言之,就是由重要到次要的順序,先說最想要表達的內容,後麵次要的內容即使對方沒記住也無關緊要了。及早進入主題,開門見山也可以。開場時適當的寒暄就可以了,如果寒暄的時間過長,總是進入不了主題,就會讓對方失去耐心,也就很難向對方傳達主題了。

第四、把握非語言因素。

說話時聲線可略微低沉,語速要適當放慢。可以輔以適當手勢,但不要過多,以免分散對方的注意力。

最後、用心琢磨,勤學多練。

有時間多聽聽名人演講,多閱讀一些大家之作,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你說話的條理性。同時,在日常說話時要注意自己的遣詞用句,勤學多練自然就會有所進步。

當你說話的條理性不斷提升時,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效率也在穩步上升。當這方麵達到一定的高度時,你離獲得高薪的目標就不遠了。

細心維護好老板的麵子

如果老板真的犯了錯,別和老板辯解,而是用心觀察,用自己的行動替老板彌補,這樣不但給了老板麵子,也會讓老板有所觸動甚至感動。

老板的麵子就是企業的麵子。作為員工,其細心之處也體現在維護老板的麵子上。隻要身在這家企業當中,你就是其中的一員,就不可能與其劃清界限。而老板作為你的領導,如果丟了麵子,也會導致企業的形象受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