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今天,咱們繼續聊聊那本讓無數學子又愛又恨的,讓曆史長河波瀾壯闊的儒家經典《四書集注》。這本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的儒家巨著是南宋大儒朱熹老先生花了一輩子心血,精雕細琢出來的寶貝。全名叫《四書章句集注》。裏麵包括了《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和《孟子集注》這麼四大塊,加起來快趕上咱們高中課本的厚度了。這部書十分不簡單,它是儒家理學的一塊重要基石。
咱們之前聊過朱熹,他是南宋時期理學界的扛把子。他在這部書裏,不僅注釋了四書原文,還融入了眾多理學家的觀點,把自己的理學思想也係統地展現了出來。咱們平時說的“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這些耳熟能詳的理學金句,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根源。
朱熹在編寫《四書集注》的時候花費了很大的心血。他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整天泡在書房裏,對著四書原文死磕,有時候甚至連吃飯都忘了。有一天,朱熹的妻子給他送飯,發現他正對著書稿發呆,連筷子都忘了拿。妻子心疼他,就勸他休息一下,吃點飯。朱熹卻搖搖頭,說:“我這正琢磨著呢,飯先放一邊吧。”妻子無奈,隻好把飯放在桌上,悄悄地退了出去。
就這樣,朱熹整天沉浸在書海裏,有時候連晚上都不睡覺,點著蠟燭繼續研究。他的書房裏堆滿了各種書籍和筆記,地上、桌上、床上到處都是。有一次,他的學生來拜訪他,一進門就被這滿屋子的書給驚呆了。學生問:“老師,您這書房怎麼跟個倉庫似的?”朱熹笑了笑,說:“這可是我思想的寶庫啊!”
朱熹對《四書集注》的執著,不僅體現在他對原文的注釋上,還體現在他對版本的挑剔上。他聽說某個地方藏有一部珍貴的四書版本,就千裏迢迢地趕去借閱。有時候,為了一個字、一個詞的解釋,他會翻遍所有的典籍,甚至親自去實地考察。這種嚴謹的態度,讓他在學術界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朱熹殫精竭慮創造出來的《四書集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明朝的皇帝們把它當成了至寶,直接定為官定必讀注本,科舉考試都得靠它。這意味著,要想在明朝混個一官半職,不把這書吃透,那是門兒都沒有。這樣一來,朱熹的理學思想就成了明清兩代官方的指導思想,同時也禁錮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學子。
不過,話說回來,《四書集注》的影響力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清初的毛奇齡,他就對朱熹的理學思想持批判態度,寫了一本《四書改錯》來批判《四書集注》。書名聽起來就挺狠的,首句更絕,“四書無一不錯”,裏麵列舉了朱熹注釋的451條錯誤,那場麵,想想都熱鬧。
但話說回來,無論是讚揚還是批判,都證明了《四書集注》的影響力之大。它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承載著曆史、文化、思想的厚重典籍。我們現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僅要學到知識,更要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在曆史的洪流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