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之前咱們聊過《爾雅》這本書。它是介紹古代官方語言的一本書。後來到了三國時期,出現了一位名叫張揖的學者,字稚讓,他在魏明帝太和年間擔任博士。這位張博士不僅學識淵博,還特別有進取心,他決定編一部書,來增廣漢代學者編寫的《爾雅》。於是,這本《廣雅》應運而生。
《廣雅》,顧名思義,就是“增廣《爾雅》”的意思。它仿照《爾雅》的體裁,也分了19類,從天文地理到花鳥魚蟲,從人事物態到道德倫理,應有盡有。就像是給古代世界做了一個全方位的“百科全解”。專業說法就是:“文同義異,音轉失讀,八方殊語,庶物易名,不在《爾雅》的都詳錄品核,以著於篇。”它的篇目名稱、順序,說解的方式,甚至全書的體例,都和《爾雅》如出一轍,就像是《爾雅》的孿生兄弟,但內容卻更加豐富多樣。
《廣雅》不是簡單的增廣《爾雅》,它的出現是一個大工程。這一次的增廣一共收了整整18150個字。將近兩萬字在現在看來不算什麼,這在語言精煉的古代可是個大工程。張揖在編纂時廣搜博采漢代以前的經傳訓詁、《楚辭》、《漢賦》的注釋,還有漢代的字書、《方言》、《說文解字》等等,隻要是能找到的,他都一股腦兒地收了進來。這樣一來,《廣雅》就成了研究漢魏以前詞彙和訓詁的一座寶庫。
不過啊,曆史上還有個小插曲。到了隋朝,因為隋煬帝楊廣的名字裏有個“廣”字,為了避諱,人們就把《廣雅》改成了《博雅》。但好在,這個改名隻是暫時的,到了唐朝,又恢複了原名《廣雅》,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說到《廣雅》的影響,那可真是不小。後世學者們對《廣雅》的注釋和研究也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清代大學者王念孫的《廣雅疏正》。王念孫可是訓詁學的大師級人物,他的《廣雅疏正》不僅音準義精,而且糾正了《廣雅》中的一些錯誤,大大提升了《廣雅》的學術價值。
《廣雅》流傳到了現代,經過了創建和修訂,不僅是一部百科詞典,更是一部連接古代與現代、傳承文化與智慧的橋梁。它讓我們得以窺見漢魏時期社會的風貌、人們的思想以及語言的演變。下次當你再遇到那些生僻難懂的古詞時,不妨翻開《廣雅》,說不定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