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一部國別體史書(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之前咱們聊過了蒙學和經典。從今天開始咱們一起來看看傳統的史書有哪些。首先我們先了解一個概念,那就是“國別史”。 國別史就是以獨立的政權或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各自曆史事實的史書。在我們浩瀚的中華文庫裏,《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這部書時間跨度很大,記錄了大約從公元前965年左右周穆王西征犬戎開始,一直到大約公元前453年智伯被滅這段時間的曆史。整部書跨越了五百多年,把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故事,都一一記錄了下來。這裏麵,既有周朝王室的風雲變幻,也有各路諸侯國的興衰起伏,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先秦曆史大戲。

至於《國語》的作者長久以來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話題。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國語》很可能是左丘明寫的。咱們之前提過左丘明,就是那位寫《左傳》的史學家。老年之後左丘明就失明了,一個失明之後還寫出了《國語》雖然偉大,但是卻有點難以置信。所以,長久以來好多學者懷疑這件事,到現在也沒個準兒。大多數人覺得,這應該是戰國初期的一些曆史通們,把當時能找到的各國史料,整理加工了一番,集體創作留下了這部經典。

《國語》這本書,結構很特別,它是按照國家的順序來排列的,每一國都有那麼幾卷,像是周語3卷、魯語2卷,一直到越語2卷,總共21卷。這裏麵啊,講的最多的就是那些貴族大佬們開會聊天、吃飯喝酒時說的話,還有他們怎麼處理國家大事,比如經濟、財政、軍事、兵法、外交、教育,等等。簡直就是先秦時期的百科全書。

比如大家熟悉的一段“重耳流亡”就記錄在《國語》的《晉語》裏麵。重耳是晉公子,他老爸晉獻公寵愛驪姬,想廢掉他,結果他隻好流亡在外,一跑就是十九年。在這十九年裏頭,他吃盡了苦頭,但也積累了大量的政治智慧和人生經驗。後來他回到了晉國,當上了國君,成為了晉文公。他治國有方,帶著晉國走向了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這段逃亡的經曆,如果沒有《國語》,我們也就無從知道了。

從文字內容上,《國語》裏麵滿滿的都是道德倫理的味道。它告訴我們,“禮”是治國之本,得講規矩;還強調忠君思想,最著名的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出自於《國語》。但《國語》也不是一味歌頌權威,它也反對專製和腐敗,說老百姓的想法很重要,人才更是國家的寶貝,這些都是很樸素的民本思想。

當你翻開《國語》,看到的是那個金戈鐵馬、諸侯爭霸的時代,聽到的是那些古人的智慧碰撞,感受到的是那個充滿華夏古韻的氣息。直到現在,還有人說國學都是老古董,都是腐儒思想。如果你真的讀過這些經典書籍,你一定會大聲回答他們:“國學不是老古董,它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傳承和發揚!”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