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張之洞和他的洋務運動(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提到晚清名臣張之洞,他不僅是個學霸、政治家,還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自號香港,常被人稱為“香帥”,這可不是因為他喜歡種花養草,而是因為他在湖北任職期間,對當地的教育和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老百姓們感激他,就給他起了這麼個親切的稱呼。張之洞的稱號很多,除了香港、香岩之外,還有壹公、無意居士等等一堆雅號,到了晚年呢,他又號抱水。反正每個稱號都挺有範兒的。

張之洞出生在現在的河北南皮,自幼就是學霸一枚。鹹豐二年張之洞就考上了順天府的解元,十八歲中舉人,二十六歲就進士及第,同治二年更是探花及第,一路仕途順暢,擔任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這些職位他都幹過。

張之洞很喜歡讀書。據說他家裏有個大書房,裏麵藏書萬卷,他每天除了處理政務,剩下的時間都泡在書房裏。有一次,他有個朋友來訪,正好趕上張之洞在書房裏看書。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見他出來,就忍不住進去看看。結果一進書房,隻見張之洞手裏拿著本書,眼睛卻閉著,好像在睡覺。朋友忍不住叫醒他,問他怎麼回事。張之洞揉了揉眼睛,笑著說:“我這不是在睡覺,而是在‘目讀’呢。有時候書看多了,眼睛累了,就用這種方法繼續讀。”朋友一聽,哭笑不得。

張之洞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創辦和整頓了許多書院和學堂,對年輕一輩的優秀人才進行選拔和培養。還派遣留學生到日本留學,為咱們國家近代留學教育開創了先河。

有一次,他聽說有個叫李四光的小夥子在地質學方麵特別有天賦,就親自派人去請,想讓他來湖北幫忙搞地質勘探。結果李四光那時候年輕氣盛,覺得張之洞是個老頑固,不太願意來。張之洞聽說了,也不生氣,反而寫了一封信,派專人送給李四光。信裏言辭懇切,說國家正值危難之際,需要年輕人挺身而出,為國家效力。李四光看了信,被張之洞的誠意打動,最後還是來到了湖北,為中國的地質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年輕時候的張之洞是清流派裏的健將,說話直,辦事硬,一股子正氣。到了後期,張之洞又成了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這可是個大膽的轉變,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大清國閉關鎖國,孤芳自賞。誰提倡向西方學習,那可是要冒著被無數人唾罵的風險的。但張之洞不怕,他提出了一個響當當的口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意思是說,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那是根本,不能丟,這是“中學為體”。但是呢,西方的科學技術、管理方法,那是好東西,咱們得學,得用起來,這就是“西學為用”。

有一次,他在朝堂上跟那些頑固派辯論,那些頑固派一個個固守陳規,死活不願意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張之洞急了,他站起來,一拍桌子,大聲說道:“諸位大人,你們看看這世道,列強環伺,我們若再不圖強,難道要等著亡國滅種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不是丟祖宗的臉,而是要讓祖宗的臉麵在我們這一代更加光彩照人!”這一番話,說得那些頑固派啞口無言。

對於洋務運動,張之洞可是下了真功夫的。他親自籌建了漢陽鐵廠,成為咱們國家近代鋼鐵工業最初的搖籃。他還興辦了湖北紡紗局、織布局、繅絲局等等,一時間,湖北地區工業蓬勃發展,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都得到了極大的推動。

張之洞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有遠見,要有敢於創新、敢於接受新事物的勇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像張之洞那樣,既要堅守我們的傳統文化,又要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理念,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