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李鴻章的功與過(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大名想必大家都聽過吧?你對他的印象是什麼樣的呢?李鴻章的一生波瀾壯闊,功過是非,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咱們今天就說說他的故事。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生於1823年,逝於1901年。李鴻章有個外號,叫“李二先生”。這可不是因為他排行老二,而是因為他特別喜歡數字“二”。他的書房裏掛著一幅對聯,上聯是“文章千古事”,下聯是“得失寸心知”,橫批是“二知軒”。每次有人問他這“二知軒”是什麼意思,他都會笑眯眯地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人生啊,難得糊塗,知道一半,忘記一半,剛剛好。”瞧瞧,這境界,多高啊。

李鴻章自幼聰穎好學,1847年中進士,步入仕途。他在直隸總督任上,曾經推行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那時候啊,北京的公共衛生狀況可差勁了,街道兩旁,到處都是糞便,臭氣熏天。李鴻章一看,這可不行,得改!於是,他下令在城裏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廁所,還派專人負責清掃。這一改啊,北京的衛生狀況立馬就好了很多,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後來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他受命回鄉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立下赫赫戰功。1860年,他統帶淮揚水師,後來更是編成淮勇五營,這就是日後威名赫赫的淮軍。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聯手,攻陷蘇州、常州等地,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這一戰,讓他聲名鵲起,成為曾國藩眼中的“才可大用”之人。

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李鴻章沒有停下腳步,他開始著手操辦洋務,這可是個大膽而又充滿爭議的舉動。他設立了江南製造局、金陵製造局、天津機器局、輪船招商局等一係列近代工業、航運企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想象一下,在那個閉關鎖國已久的年代,李鴻章敢於打開國門,引進西方技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智慧。

1888年,李鴻章更是親手創立了北洋水師,這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可以說是他心中的驕傲。然而,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一戰,讓李鴻章從雲端跌落穀底,他被迫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一簽,他背上了千古罵名,成了人們口中的“賣國賊”。

但話說回來,李鴻章一生共簽下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難道這真的是他的錯嗎?我們得客觀看待這個問題。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評價他:“吾敬李鴻章之才,吾借李鴻章之識,吾建李鴻章之遇。”梁啟超這話,可是說得中肯。李鴻章雖然在外交上屢屢受挫,但根源在於近代中國的落後。他自己也曾自嘲,不過是大清破屋的一個裱糊匠而已。這話說的,悲愴之中帶著無奈。一個破屋子,四處漏風漏雨,你就算再能耐,也不過是拿點紙漿、糨糊,勉強把它糊一糊。李鴻章就是這樣一個裱糊匠,他盡力了,但終究無法改變大局。

就像咱們之前說的,他背負了那麼多不平等條約的罵名,其實啊,他心裏比誰都苦。每次簽完條約,他都會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書房裏,抽著悶煙,一言不發。有一次,他的幕僚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勸他說:“中堂大人,您也別太往心裏去了,這國家大事,又豈是咱們個人能左右的?”李鴻章歎了口氣,說:“我知道,但我是臣子,臣子就得盡臣子的本分,哪怕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這話啊,說得在場的人都動容了。

李鴻章的一生,是功是過,難以一言蔽之。他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卻又背負了千古罵名。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認真反思的曆史人物。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