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桑弘羊與他經濟政策(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漢朝之所以在世界曆史上都濃重的一筆,不僅是因為有文韜武略的聖主,更是因為人才輩出。今天咱們來聊聊一位名叫桑弘羊的曆史人物。

說起桑弘羊,那可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重量級大臣,洛陽人氏,出身商人世家。這位老兄自幼便展現出了驚人的心算天賦,13歲就進了宮,成了皇帝身邊的小紅人。

桑弘羊的一生那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經濟改革史。從元狩三年開始,一直到漢武帝駕崩,他都在朝廷裏擔任著要職,比如大司農中丞、大司農、禦史大夫等等。那可是手握經濟大權,深得武帝的信任。漢武帝時期的漢朝,國力那可是如日中天,但也麵臨著不少經濟難題。怎麼辦呢?這時候,桑弘羊站了出來,他說:“陛下,讓我來試試!”

於是乎,一係列的經濟政策就在他的主持下出台了。首先,鹽、鐵、酒這些民生必需品,他主張官營,也就是說,國家來壟斷經營。這樣一來,既保證了質量,又防止了商人哄抬物價,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不少。還有均輸、平準兩個策略。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通過宏觀調控,平衡各地的物資供需,穩定物價,防止市場的大起大落。另外還有算緡、告緡兩個策略,這是針對那些偷稅漏稅的家夥的,讓他們無處遁形。最後,他統一了幣製,結束了漢初以來幣製混亂的局麵,讓貨幣重新成為衡量價值的標尺。同時,他還鼓勵假民公田,讓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能夠耕種國家土地,既解決了流民問題,又增加了糧食產量。至於屯田固邊,更是他的得意之作,既鞏固了邊防,又開發了邊疆,一舉兩得。

這些措施的效果真是立竿見影。國家有錢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寬裕了,史稱“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漢武帝一看,這桑弘羊真是個人才,於是賜他爵位左庶長,那可是大大的榮耀啊!

到了漢武帝後元二年,桑弘羊又升官了,成了禦史大夫,和霍光、田千秋、金日殫、上官桀四人一起,成了昭帝的輔政大臣。不過啊,這權力的遊戲可不是那麼好玩的。始元六年,昭帝召集了各地的賢良文學到長安來,討論鹽鐵等國家大事。這些人啊,大多是書呆子,他們認為桑弘羊的那些政策都是與民爭利,得改!於是,一場激烈的辯論就在朝堂上展開了。桑弘羊那是何許人也?那可是經濟改革的先鋒,他據理力爭,毫不退讓。最後呢,除了酒類專賣改為征稅外,其他的政策都還是保留了下來。

可是啊,好景不長。第二年,桑弘羊就因為和霍光政見不合,被卷入了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哎,這政治鬥爭啊,真是殘酷無情。桑弘羊這位經濟改革的巨擘,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同學們啊,桑弘羊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那就是,改革不易,且行且珍惜。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