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愛國詩人屈原(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網上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最喜愛的古人是屈原,因為他不僅讓後世吃到了好吃的粽子,還給大家帶來了3天的假期。這個笑話帶來了輕鬆的氛圍,但是兩千多年前的屈原老先生可沒有這麼輕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三閭大夫屈原老先生。

屈原生活在大約公元前339年到公元前278年的戰國末年,那是個烽火連天,群雄並起的混亂年代。他是秭歸三間鄉樂平裏人,本身是一個楚國的貴族子弟。但他卻偏偏不走尋常路,要用自己的才華和熱血,書寫一段傳奇。

屈原自幼就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勤奮好學,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而是胸中有溝壑,眼裏有星辰的進步青年。他渴望用自己的智慧,為楚國這片他深愛的土地,帶來和平與繁榮。

那年屈原26歲。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年紀可能還在為生活奔波,為前程迷茫。但屈原已經坐上了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的高位,這可是相當於今天的國家總理助理兼文化部長的位置。你說,屈原厲害不厲害?

可惜好景不長,楚頃襄王即位,朝堂之上風起雲湧,屈原因為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肯隨波逐流,結果遭到了排擠和迫害,最終被放逐到了江南。屈原做為一個曾經位高權重,滿腔熱血想要改變國家命運的人,突然間被貶謫,遠離了政治中心,心中感到非常的孤獨和痛苦。但是屈原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他在流放的日子裏,依舊心係楚國,用筆作為武器,寫下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詩篇。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離騷》了。《離騷》不僅僅是一首詩,它更是屈原的心聲,是他對楚國命運的憂慮,對理想破滅的哀歌。屈原在詩中,用香草美人比喻君臣,用天地日月象征正道,他問自己,也問蒼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不僅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探索,更是對國家未來的深深憂慮。

公元前278年,那是一個讓所有人心痛的日子。秦國大將白起,帶著如狼似虎的軍隊,一舉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麵對國破家亡,屈原的政治理想也在這一刻徹底破滅。他望著滿目瘡痍的故土,心中充滿了絕望。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機會再為楚國做些什麼了,但他不能容忍自己眼睜睜的看到國家的滅亡。於是,在那一年的五月初五,屈原選擇了以死明誌。他懷抱著對楚國的無限忠誠,毅然決然地投入了汨羅江。

屈原做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不僅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忠君愛國”的真諦,更用他的詩篇,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他的《離騷》、《天問》,不僅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每當端午節,我們吃粽子,賽龍舟,其實都是在紀念這位不屈不撓、至死不渝的愛國詩人。

所以,同學們,我們應該牢記屈原,記住他的才華,記住他的忠誠,更記住他那份對國家和民族深沉的愛。在未來的日子裏,無論你們走到哪裏,都要像屈原一樣,心懷家國,誌存高遠,用自己的方式,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