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在春秋戰國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除了前麵我們的提到的儒家和道家,還有很多其他的流派。我們今天就聊一個法家很重要的人物,韓非子。韓非子曾經是戰國末年韓國的一位公子哥兒。他雖然是貴族出身,但他的人生軌跡,卻跟咱們印象中的貴族子弟大不一樣。
韓非子有一個口吃的毛病。這事兒要是擱在今天,可能有人會覺得是個小缺陷,但在古代,那可真是個大問題,畢竟那時候說話可是交流思想、傳達政見的主要方式。不過,韓非子可沒被這缺陷給絆住。他雖然不能口若懸河,但這並不影響他思考問題的深度。他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裏,對著竹簡冥思苦想,一待就是好幾個時辰。他的書桌上堆滿了各種典籍和筆記,都是他用來研究法治思想的資料。有時候,他會因為思考得太入迷,連吃飯都忘了。家人要是去叫他,他還得過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嘴裏念叨著:“法治,法治,這可是治國的根本啊!”
韓非子生活的那個時代,韓國已經是國勢衰微,朝政混亂,一派日落西山的局麵了。韓非子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有一次,他鼓起勇氣,向韓王陳述了自己的法治思想,希望韓王能采納。結果韓王一聽就煩了,說:“你一個口吃的,懂什麼治國之道?還是回去多讀點書吧!”韓非子一聽,心裏那叫一個憋屈啊,但他還是強忍著沒有發作,默默地退出了宮殿。他多次向韓王進諫,希望韓王能采納他的法治思想,富國強兵。但是韓王呢,耳朵就跟塞了棉花似的,愣是聽不進去。韓非子那叫一個鬱悶,心裏想:你們這些當權的,怎麼就不懂我呢?於是,他一股腦兒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都寫進了書裏,比如《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等,加起來有十餘萬言。這些書,簡直就是法家思想的寶典,把法治那一套規則講得透透的。
韓非子的書一出版,轟動了當時整個的戰國圈兒。秦王嬴政一看,非常欣賞。心想:這寫得也太好了吧!簡直就是為我大秦量身定製的治國寶典啊!於是,秦王對韓非子是讚賞有加,恨不得立馬把他招到麾下。
後來,韓非子果然奉韓王之命出使秦國。這本該是他一展身手的好機會,結果呢,卻因為他的老同學李斯的嫉賢妒能,事情給搞砸了。李斯和韓非子是同學,師承荀子。他心裏非常明白韓非子才高八鬥。於是他心裏犯嘀咕了:韓非這家夥要是留在秦國,我哪還有出頭之日啊?於是,他就開始在秦王麵前嚼舌根,說韓非子的壞話。秦王一聽,心裏也開始犯嘀咕了,對韓非子就起了疑心。最後,李斯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給韓非子下了毒,一代法家大師,就這麼憋屈地死了。
韓非子還有一些有趣的傳說。比如有一次,他和一個朋友在路邊看到一隻小狗在追自己的尾巴。朋友笑著說:“你看這隻小狗,真是傻得可愛,追著自己的尾巴跑。”韓非子卻搖了搖頭說:“這隻小狗其實並不傻,它隻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就像我們人一樣,有時候也會陷入一種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的境地,卻忘了真正的幸福其實就在身邊。”這個傳說雖然簡單,但卻寓意深刻,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也常常陷入這種追求虛無的境地。
同學們,韓非子的故事告訴我們,才華固然重要,但有時候,怎麼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護自己,也是一門大學問。韓非子雖然才華橫溢,但終究沒能逃脫政治鬥爭的旋渦,這真是太可惜了。
不過,話說回來,韓非子的成就是巨大的。他不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更是把法治那一套理論發展到了極致。他的著作,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秦國,更是對整個中國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咱們現在說的“法治精神”,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韓非子那時候就已經提出來的理念。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