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莊子其人(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上次見麵咱們聊了道祖李耳。其實道家學派還有一位超級有個性、超級有智慧的人物,那就是莊子。在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那是一個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時代。有這麼一位大佬,他既不熱衷於爭霸天下的雄心壯誌,也不沉迷於功名利祿的世俗追逐,他就是莊子,一個把“逍遙”二字刻進了骨子裏的道家大師。

莊子,名周,字子休,生在大約公元前369年的宋國蒙地。那可是和梁惠王、齊宣王這些大人物同框的時代。各國為了尋找到更加適合的治國之道,到處是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的熱鬧場麵。而莊子卻像是一股清流,靜靜地流淌在曆史的河床上。

莊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也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的名字緊緊綁在一起,人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可以稱得上是後世無數文人墨客心靈的避風港,被尊稱為“老莊哲學”。

莊子早年曾在蒙地當過一段時間的漆園吏,這個職位雖然不高,但足以讓他接觸到社會的底層,了解到人民的疾苦。這工作雖然清苦無聊,但人家莊子可不介意,畢竟他追求的是心靈的自由,不是物質的富足。後來,他一拍大腿,幹脆連漆園吏也不幹了。決定遠離塵囂,隱居去了。他這一歸隱就是一輩子。楚王聽說了他的大名,非常欣賞他,直接派使者帶著千金厚禮,外加宰相的高位來請他出山。你們猜怎麼著?莊子笑了笑,說:“抱歉啊,我這人就喜歡在山裏跟大自然聊天,當官啥的,不適合我。”然後,他就這麼瀟灑地拒絕了,從此更加堅定了隱居抱犢山的決心,過上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

莊子雖然對功名富貴不感興趣,但是他的學問可是不容置疑的。他不僅精通老子的思想,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莊子》這本書,就是他智慧的結晶,洋洋灑灑十餘萬言,裏麵全是寓言故事,讀起來既有趣又深刻。比如《漁父》裏,通過漁父和孔子的對話,探討了道德與自然的關係;《盜蹠》呢,則是借盜蹠之口,對儒家的一些觀念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些篇章,簡直就是思想的火花四濺,讓人拍案叫絕!

莊子的學識淵博,交遊甚廣,他的思想深邃而獨特。他善於用寓言故事來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使得他的思想更加生動、形象。比如,他通過“莊周夢蝶”的故事,表達了萬物齊一、物我不分的哲學思想。這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天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天地間自由飛翔,快樂自在。而當他醒來時,卻發現自己仍然是莊子,於是他開始思考:究竟是莊子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子呢?這個故事讓我們思考現實與夢境、物與我之間的界限,引導我們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真理。

此外,莊子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故事和傳說。比如“莊子借糧”的故事,莊子因為家境貧窮,向監河侯借糧,卻遭到了監河侯的推諉和敷衍。莊子用這個故事諷刺了不義的朋友和現實的殘酷。還有“莊子治死”的故事,莊子在臨終前,對弟子們說:“我要什麼棺材呢?天地就是我的大棺材,日月就是祭品,萬物就是陪葬。”這種對生死的豁達和超脫,讓我們看到了莊子麵對死亡時的從容和淡定。

莊子的一生,就是一場對自由、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了道家“無為而治”、“順應自然”的哲學理念,成為了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一麵旗幟。所以,當我們說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時,不僅僅是因為他對老子的繼承,更因為他那份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勇氣和智慧。

同學們,下次當你覺得壓力大、心情煩的時候,不妨翻開《莊子》,讓那些寓言故事帶你遨遊於天地之間,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逍遙與自在。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