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4月開始,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陸續開放了許多重要的國民政府有關檔案,包括宋子文檔案、蔣介石日記、國民黨檔案等,這些珍貴的第一手文件問世,大家才開始重新認識宋子文,學者才逐漸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宋子文。
宋子文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係,1917年返回中國,在漢冶萍煤鐵公司擔任秘書。1923年,轉任孫中山的私人秘書,從此展開他的政治生涯。他首先籌辦廣州革命政府的中央銀行,擔任央行第一任行長以及廣州軍政府的財政部長,為廣州軍政府以及後來的南京政府奠定財政基礎。他並籌措軍費,協助蔣介石北伐。
1928年蔣介石完成北伐,宋子文先後出任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並兩次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雖然官運亨通,但與蔣介石的相處卻是爭執不斷,有苦難言。自1928年宋初任財政部長到1934年離開國民政府這六年中,蔣宋經常爭執,宋曾四次辭職,而辭職的原因,大都是因為與蔣介石財政態度不和。最後一次,宋子文與蔣介石大吵一架後,辭去所有的政府職務,蔣介石也冷凍他六年之久。其間發生西安事變,宋子文兼程趕到西安,援救蔣介石,但蔣對宋成見甚深,並沒有重用宋,直到1940年蔣才派宋到華府擔任他的私人代表,兩人關係才真正解凍。
宋子文第一次辭職是1929年8月6日。當時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二次編遣會議,目的是減少軍隊,節省軍費,但是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這幾個擁有軍隊的主要派係,誰也不肯削減自己的軍隊,會議開來開去,最後不但沒有軍費減少,反而增加。宋子文對這樣的結果很不滿意,認為財政上無法配合,提出辭職後,立即離開南京到上海。蔣介石對此極為痛苦,認為宋“於此外交困難、編遣將始之時辭職離京,有責規避。一家如此,一國亦如此,國之不亡,其有日乎?”此時蔣需要宋的財務協助,強力慰留,宋子文不久返回南京複職。
第二次辭職是1931年12月20日。這次是因為蔣介石下野,宋子文為了表示與蔣共進退,也辭掉行政院副院長及財政部長。沒想到繼任的行政院長孫科及財政部長黃海梁無法解決財政的問題,不到一個月,就雙雙辭職了。南京政府又命宋子文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不久,蔣介石也重新上台,兩人重新攜手合作。
第三次辭職是1932年6月4日。這次是因為宋子文反對蔣介石的“剿共”軍費。“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認為應先剿滅共產黨,才能打退日本侵略者,因此要求更多的軍事預算。宋子文不同意,他認為“抗日”比“剿共”更重要,應立即停止剿共,全力準備抗日。蔣宋兩人為此屢次爭吵,最後,宋子文憤而辭職,並且公開批評蔣介石的剿共政策。宋子文對媒體說,共產黨不僅僅是軍事問題,豈能勞民傷財用軍事征伐來解決?就是因為政治、軍事和經濟失調,共產黨才壯大起來,假如國民政府在政、軍、經幾方麵給予共產黨合理的對待,或許共黨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對於宋子文公開的批評,蔣介石自是怒不可竭,他認為宋子文不可理喻,辭職是“故意裝腔”。可是蔣和國民黨政府都少不了宋子文,罵歸罵,還是必須妥協。蔣一方麵勸勉宋以大局為重,同時在軍費上讓步,宋子文才勉強複職。
宋子文第四次辭職是1933年10月。那年夏天,宋子文到歐美訪問,孰料蔣介石趁他出國期間,挪用預算,花在最新一次“剿共”軍事行動上。宋子文對此非常生氣,與蔣介石發生嚴重的衝突,請辭財政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之職。這次蔣介石沒有挽留他。這次辭職鬧得很大,驚動各界。據當時報紙報道,宋是以健康問題請辭,但是宋子文卻刻意在記者會嚴辭否認,說任何有關他健康不佳的報道都是錯誤的,他也不準備用“東亞病夫”作為辭職的托辭。據胡漢民透露,宋子文曾私下說過:“當財政部長無異做蔣介石的走狗,從現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條狗!”汪精衛曾為緩頰。他對新聞界稱:宋辭職是巧婦難為無米炊,因為“自國難以來,收入驟減,軍政各費,約每月短少一千萬元之巨,(子文)因無法籌措,致欲求去。”不過蔣自己在日記中承認爭執確實是因為國防經費而起。蔣自9月23日開始,一連十幾天都在日記中大罵宋子文“禍國殃民”、“頑劣”、“作梗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