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變後,北方出現了由馮玉祥和奉係軍閥張作霖、皖係軍閥段祺瑞共同支配而由段為臨時政府總執政的中央政權。三者之間形成了又聯合又鬥爭的新局麵。
馮玉祥、張作霖、段祺瑞各懷著不同的政治目的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孫中山為求得全國統一,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決定應邀北上。
孫中山於1924年11月13日由廣州北上,中途經過香港、上海,取道日本赴天津,輾轉一個多月,直到12月13日才風塵仆仆地到達北京。由於多年艱苦的革命工作,孫中山勞累成疾,北上途中,又怒不可遏地一再痛斥段祺瑞等人的賣國謬論,更使病情惡化。他到達北京後,竟一病不起,送進協和醫院後,被確診為肝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於北京。
來到北京後,宋子文同宋慶齡、孔祥熙等人一起,精心照料著身患絕症的孫中山先生。
危在旦夕的孫中山先生,在病床上仍十分關心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還時常約見國民黨在京的要員,囑咐他們堅持革命。孫中山對宋子文說,有革命政府一天,須維持一天,勿令所失。
1925年2月24日,孫中山病篤。孔祥熙、宋子文、孫科、汪精衛四人進入病房。
孫中山問他們有什麼話要講。
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猶猶豫豫,不敢言語。過了一會兒,汪精衛才說:“當1月26日先生入病院,諸同誌皆責備我等。要請先生留下些教誨之言俾資遵循。如先生之病即痊愈,固無說矣;設或不痊愈,吾等仍可永聽教誨也。”
孫中山聽後,欲言又止,沉默良久,然後說:“我何言哉!我病如克痊愈,則所言甚多,幸先至溫泉休養,費數日之思索,然後分別言之。設使不幸而死,由汝等任意去做可矣,複何言哉!”
宋子文四人再次請求說:“吾等仍願聽先生之吩咐也。”
汪精衛還說:“我等今已預備一稿,讀與先生一一請聽,先生如肯讚同,即請簽字,當作先生之言,如不讚成,亦請別賜數話,我可代為筆記。”
孫中山說:“可。汝可試讀之。”
汪精衛立即取出所擬文稿,即著名的《總理遺囑》,低聲慢讀。
孫中山聽畢,點頭說:“好,我極讚成。”
汪精衛迅速取來筆具,請孫中山簽字。孫中山說:“汝暫時收存可也,今日不須簽字,俟數日後再酌。吾總還有數日之生命。”
3月11日,孫中山病危。汪精衛將預備好的《總理遺囑》呈上去,孫中山先生因手力甚弱,不停顫動,無法自持。夫人宋慶齡含淚托起孫中山先生的手腕,執鋼筆簽上“孫文”二字。
宋子文將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陳友仁起草的《致蘇俄同誌的一封信》輕聲讀了一遍,孫中山聽過後,用英文簽字。
1925年3月12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溘然長逝。宋子文以見證人之一的身份,首先在孫中山的兩份遺囑上簽名,並且參加了治喪事宜。這使宋子文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備受國人關注。
宋子文在參加了孫中山的治喪事宜後,匆匆忙忙地趕回廣州。
這個時候,廣東革命政府經過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反革命軍隊,平定了滇軍楊希閔和桂軍劉震寰兩部的叛變,壯大了革命力量,廣東革命根據地也開始獲得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形勢的迅猛發展,為宋子文施展其理財籌款的才能提供了一個曆史的機遇。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廣東省政府依照國民政府所頒布《省政府組織法》改組成立。廣東省政府設民政、財政、教育、建設、商務、農工、軍事七廳,宋子文出任商務廳長。8月20日,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廖仲愷遇刺身亡。9月20日,國民黨中央任命宋子文為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廳長,並仍保留中央銀行行長與商務廳長的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