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宋子文:四大家族裏的金融巨子(1)(3 / 3)

培育出偉人的父親不可能是侏儒。宋嘉樹既是一位富有傳奇經曆的人物,又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典型父親。宋嘉樹對子女的教育完全采用民主的方式,對男女孩子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懷和正規的新式教育,賦予同樣的社會責任心。宋子文的童年、少年時代,就生活在民主氛圍濃烈的家庭之中,並受到係統的宗教生活熏染。

宋嘉樹對中國封建傳統壓抑個性,以循規蹈矩為賢明,以唯唯諾諾為老成的陳腐教育深惡痛絕。他認為這種教育的結果隻能使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天一天地沉淪下去。他心中有一個宏願,就是要努力將子女們培養成中國的林肯、華盛頓式的偉大人物。

他屢次對人說,隻要一百個孩子中有一個成為超人式的偉大人才,中國就有四百萬超人。現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還不能全心全意培養子女,我要敢為天下先。他和妻子製定了一套現代型的教育方案,並為實現理想傾注了大量心血。

1890年2月12日,是美國曆史上享有盛名的總統林肯的誕生紀念日。宋嘉樹、倪桂珍夫婦在這一天裏收獲了愛情的第一顆碩果。夫婦給自己的千金取名愛琳(藹齡),以此表達對林肯總統的敬仰,寄托誓將子女培養成中國式林肯的宏願。

當孩子還在繈褓之時,倪桂珍就領著他們做祈禱。在他們夫婦看來不自覺自願地接受上帝的指引,絕對不能成為真正的偉人。宋嘉樹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反對無節製地滿足孩子的欲望,而主張培養孩子的自製力、獨立性。他特別強調要成為一個偉大人物,應當有比鋼鐵更堅強的意誌。當孩子蹣跚學步時,他就購買皮球等玩具給他們去盡情地玩耍,孩子跌倒了,他不去扶,而是笑著鼓勵他(她)自己爬起來。等孩子稍大些,他就開始實行“沐於大麓,烈風雷雨而不迷”的教育。宋嘉樹經常選擇風狂雨驟的日子,攜子女在雨下受淋。有時還帶上孩子們到野外徒步旅行。宋嘉樹還認為每個人必須學會自製、忍耐,培養堅韌的氣質才行。在他培養子女的方案上列有“忍饑挨餓”一項。

宋嘉樹盡管患有較重的胃病,但為培養孩子的意誌,以身作則,常常和孩子們一起禁食,忍饑挨餓。父子(女)們一起默默地禱告,以驅散食欲,抵禦誘惑。據外國作家評論,在宋氏兄弟姐妹中,宋子文是受過宋嘉樹特殊熏陶的惟一男孩,不但能吃苦耐勞,專心致誌、堅韌不拔,富有進取精神,而且性情活潑,不乏幽默詼諧。

宋嘉樹夫婦信奉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至理名言,主張所有的孩子都應不分性別得到受教育的機會。孩子們入學前,他就從美國購買了大量兒童讀物,夫婦倆輪流教他們讀寫。宋嘉樹重視英語訓練,一有空就用英文給孩子們講故事。宋嘉樹在講述故事時,把基督教的博愛平等觀念和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自然地融入其中;把隻有使國家擺脫貧窮落後的命運,才能使我們平等地自立於世界之林的道理滴滴滲入孩子們的心田。1898年,宋嘉樹還和長女宋藹齡一起編了一份《上海兒童報》。這是一份英文打字小報,主要文章都由孩子們自己寫。在這塊自由創作園地裏,宋子文和他的兄弟姐妹用自己幼稚之筆,描繪出一幅幅充滿童年生活情趣的美好圖畫。宋子文還擔任過小報的打字任務。這份獨特的家庭小報一直辦到宋子文的兩個小弟弟宋子良、宋子安進入中學才停刊。

宋嘉樹同時又很重視對孩子進行中文訓練。他常對孩子們講,學英文是為了睜眼看世界,將來報效祖國,中文一定要更好。在宋嘉樹的督導下,宋子文認真練習過毛筆字,學習過古文和進行過中文寫作技能訓練。當子女們陸續進入倪桂珍,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的後裔。有著一雙大腳,受過西式教育,能在鋼琴上彈奏出美妙的樂曲。學校,周末回到家時,宋嘉樹還常常組織他們召開小型演講會,鍛煉他們的聰明才智和靈機應變能力。

宋嘉樹認為教育應當是全社會、全方位的,不管家庭教育多好,也不能代替集體生活的訓練。因為孩子們長大了總要走上社會,獨立地麵對社會和人生。他們不應當是籠中的金絲鳥,而應做勇敢的弄潮兒。

宋子文很小的時候,宋嘉樹就帶著他經常參加社交活動。每當家裏來了客人,宋嘉樹總是把子女叫出來一一地與客人見麵,並鼓勵孩子們與客人交談。孫中山是宋嘉樹的至朋好友,孫中山每次來到宋家,孩子們就像過節一樣愉快。有時全家人為孫中山的到來召開家庭晚會,宋氏夫婦用小號、鋼琴合奏,宋子文唱歌,宋藹齡等姐妹表演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