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胡雪岩:大樹底下好乘涼(3)(2 / 2)

自然,具體經辦借洋款事務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過在上海彙豐銀行的任幫辦一職的朋友古應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國渣打銀行借款。胡與該銀行經理首次麵談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不歡而散。後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劃下,自稱中國通的渣打銀行駐中國地區總經理被收拾得服服貼貼,雙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償還方式等細節達成一致。胡雪岩為西征籌得第一筆借款。

此後,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後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額為一千八百七十萬兩白銀,而利息至少占總數的一半,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高利貸。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一借款舉動是值得的。

當然,圖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無法脫俗,他利用借貸款實付利息與應艾利息之間的差額,吃了“回扣”。但總的來說,在當時西征大軍欠缺糧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艱難時刻,胡雪岩能夠挺身而出,不辭勞苦擔負起籌借洋款的重任,協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還是表現了他的愛國之情。雖然,我們常常把“奸”字與“商”宇連在一起,甚至更有“無奸不商”一說,但就事實而論,生意場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後,他並未忘記他的發跡之地——杭州,為杭州百姓做了許多義舉。他開設錢塘江義渡。方便了“上八府”與“下三府”的聯係,並設船,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並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還極其熱心於慈善事業,樂善好施,多次向直隸、陝西、河南、山西等澇旱地區捐款賑災。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運給西征軍的藥材外,他向各地捐贈的賑災款估計己達二十萬兩白銀。更鮮為人知的是,在轟動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聲譽活動京官,讚助錢財,為此案最終昭雪立下了汗馬功勞,並借此案使他的義聲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還兩度赴日本,高價購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國文物。從這一切舉動中可見他行俠仗義的仁厚之心和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古語有雲:“福兮,禍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後台,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頂峰,風光無限,但其最終的失敗,卻也是由官場後台的坍倒和官場的傾軋所致。胡雪岩雖為商人,但他的發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胡雪岩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齡開錢莊,又以左宗棠為靠山創辦胡慶餘堂,為西征籌借洋款,恢複因戰事而終止的牛車,為百姓、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從而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作為一名商人,他被禦賜一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罕見的。但就是這樣一位己名利雙收、事業有成的人,卻在幾天之內垮掉了,他的事業也隨之走到了盡頭。表麵上胡雪岩生意的失敗是由於他野心過大,急於擴充,出現決策性失誤,使錢莊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餘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生意失敗的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胡雪岩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歎惜。胡雪岩破產後,先前那些為其錢財嫁人胡家的美妾們,一改往日爭先恐後巴結胡氏的嘴臉,溫情頓失,紛紛要求攜帶自己的私房錢離開;留在胡氏身邊的,隻有羅四太太。在羅四太太的陪伴下,靠著胡慶餘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淒涼地度過了他的晚年,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黯然離世。

胡雪岩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裏,他由一個錢莊的夥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他以“仁”、“義”二宇作為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而決不投機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在贏得美名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勳。當然,他也未能擺脫商人以利益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麵極盡奢靡,但畢竟人無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許多值得今人學習的東西。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過褒貶不一,這裏且隻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善於用人,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他說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顧嗣協曾有詩: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