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胡雪岩跟劉慶生算了一夜的帳,各處應付款項,能展期的展期,能拖一拖的拖一拖,無論如何要三十萬兩銀子才能過關。而應收及可以調動的款子,不到十五萬,頭寸還缺一半,更不用說替絲商小戶張羅過年的現款。
這就到了必須向洋商屈服的時候了。胡雪岩想想實在於心不甘,多少時間心血花在上麵,就為的是要弄成“一把抓”的優勢,如今有龐二的支持,優勢已經出現,但“一把抓”抓不住,仍舊輸在洋商手裏,這是從何說起?
一方麵不甘屈服,一方麵急景調年,時不我待,胡雪岩徹夜彷徨,想不出善策。急得鬢邊見了白發。而劉慶生卻又提出警告,該付的不付,麵子要弄得很難看了!這個警告的意味,他很了解,萬一傳出風聲,說胡某人的周轉不靈,阜康的存戶紛紛的提存,這樣一“擠兌”,雪上加霜,非倒閉不可。
於是他又想到劉不才的話,覺得龐二是個可共患難的人,與其便宜洋商,不如便宜自己人!向龐二去開口,當然是件失麵子的事,然而,這是同樣的道理,與其丟麵子丟給洋人,倒不如丟給自己人。
王有齡,宇雪軒,福建侯宮人。在道光年間,王有齡就己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後胡雪岩慧眼識珠,認定其前途不凡,便資助了王五百兩銀子,叫王有齡速速進京混個官職。後王有齡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經其推薦到浙江巡撫門下,當了糧台總辦。王有齡發跡後並未忘記當年胡雪岩知遇之恩,於是資助胡雪岩自開錢莊,號為"阜康"。之後,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錢莊外,還開起了許多的店鋪。
庚申之變成為胡雪岩大發展的起點。在庚申之變中,胡雪岩處變不驚,暗中與軍界搭上了釣,大量的募兵經費存於胡的錢莊中,後又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槽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於王有齡之外,另一個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齡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時"晌項已欠近五個月,餓死及戰死者眾多。此番進兵浙江,糧餉短缺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左宗棠,令他苦惱無比。急於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爭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左宗棠麵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他在經辦糧台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餘,還緊緊抓住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勾結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約千餘人、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這支軍隊曾經與清軍聯合進攻過寧波、奉代、紹興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岩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複名寺古刹,收鹼了數十萬具暴骸;恢複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後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岩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莊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己超過千萬。
晚清時期著名的洋務運動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發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國戰爭中,認識到了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學習、自強禦侮,但由於他們的特殊身份,不便與外國人打交道。這樣,與左宗棠聯係極為密切,諸通華洋事務的胡雪岩在洋務運動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協助左宗棠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甘肅織呢總局;幫助左宗棠引進機器,用西洋新機器開鑿徑河。毫不誇張地說,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著胡雪岩極大的功勞。
胡慶餘堂在1880年時,資本發展到二百八十萬兩銀子,與北京的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南北相輝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而胡雪岩,胡慶餘堂的創辦者,也因其不恥下問、勇於探索,以一個錢莊出身、不熟悉藥業的人在中國藥業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筆,使胡雪岩的聲名不至被時間所衝淡。這也算是善有善報吧!
除了創辦胡慶餘堂以懸壺濟世的義舉之外,胡雪岩還為左宗棠的西征舉借洋款,為左宗棠成功收複新疆,結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蠻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又書寫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筆。
1866年,左宗棠由閩浙總督調任陝甘總督,奉命出關西征。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西征軍經費雖然由各省共同籌集,但為數不多,且經常拖欠。為解決經費問題,左宗棠隻好奏請惜洋款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