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趙國走馬換燈式地調動將領,秦軍適時而恰當地改變軍事部署。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國增派令人聞風喪膽的白起為上將軍,以齒乞為裨將,加強對趙國的攻勢,一場血戰馬上要上演了。
趙括到長平接任廉頗統軍後,馬上實行自己的戰術。
他認為原來堅守不出的戰略是懦弱的表現,於是下令全線出擊。秦軍開始假裝逃走,暗地卻設下埋伏。當趙軍追逐秦兵時,秦軍返回城內,同時又以一支部隊把趙軍的後路絕斷,趙軍開始時尚能與秦軍對抗,隨後就日漸不行了。
另一支秦軍部隊則襲擊趙國後方,將趙軍分隔在兩處,徹底控製趙軍反擊的力量。數十萬趙軍成為甕中之鱉不敢出戰,隻得等待救兵。由於彈盡糧絕,自七月至九月,趙軍四十六日無糧,因饑餓待斃,以至人相食。原來不知天高地厚的趙括,此時束手無策,最後隻好決定孤注一擲,下令所有士兵拚命突擊。他魯莽地親率部隊出戰,結果被秦軍射死,主帥一倒趙軍立即瓦解,四十萬人成為秦軍俘虜。
秦軍取得長平大捷,主要原因是趙國誤中反間計,輕易換主帥,以致慘敗。而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則成為後世的反麵教材。趙國失敗是曆史必然,趙軍投降後,由於擔心不好管理,白起竟下令將四十萬降卒全部活埋,隻有年幼的二百四十人幸免於難,放回之前又把這些虎口餘生者割耳、截肢弄成殘廢,讓他們回去後宣傳秦軍的虎虎“聲威”,利用這一令人發指的慘案以威嚇趙人。
長平一戰,趙國損失慘重,死掉的士卒達四十五萬之多,秦軍死亡也超過一半。這是戰國期間秦、趙間最大的戰役之一。
長平大戰期間,異人自然被困於邯鄲無法返回秦國。
而在長平戰後,秦軍緊接著就向趙國首都邯鄲逼進,使得趙王改變主意,嚴禁異人回國。
異人不能回國,垂頭喪氣地在邯鄲混日子。呂不韋也在邯鄲替異人想辦法逃出趙國。就在這個期間,呂不韋實施了又一個計劃。
呂不韋與異人一道曆盡千辛萬苦、日夜害怕被人抓起來,終於如漏網之魚回到鹹陽。回來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見華陽夫人。這時,異人已經多年不見自己的生母夏太後,而且她也在宮內,可是她卻一直住在冷宮中。呂不韋和異人也顧不上那麼多,對她隻是先放在一邊,首先要巴結有權有勢的華陽夫人。
在入宮晉見華陽夫人之前,呂不韋為異人特意做好了準備,教導他如何贏得華陽夫人歡心,還特意讓異人身穿楚國衣物。戰國時代楚地的服裝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因楚地適於種麻植桑,紡織技藝很先進,所以楚地絲織品質地相當優良,服裝的手工精細更是其他地方不可比的。博袍、長裙為楚服典型款式。絲綢輕薄而涼爽,長袍子不但寬大而且舒服。女子的拖地長裙和男人的廣袖闊帶,均為楚人愛穿的服裝樣式。楚人把祝融奉為先祖,祝融是火神,火崇尚紅色,所以紅色為楚地流行色,楚王所穿就是“絳衣”。楚人還喜歡風鳥,其衣料上刺繡圖案多以風鳥為主,另外還有別的複雜的花紋,形狀怪誕的圖案,色澤豔麗的楚服是人見人愛的。異人穿上如此一身楚服精神倍增,比起在邯鄲時好比變了一個人。
呂不韋讓異人穿這樣衣服,除了讓異人給王室中的人對他印象深刻之外,主要目的則是要討華陽夫人的歡心。
原來華陽夫人是楚人,而且她對楚國一直戀戀不忘。
異人這一身裝束可以給華陽夫人覺得眼熟,勾起她美好的回憶。不出所料,這一精心設計確實達到了預期效果。
“好極了!”華陽夫人一見異人就情不自禁喊了出來,“我是楚人,你這麼有心我真開心,不愧是我的兒子,賜你叫子楚吧!”異人當然忙不迭地遵命謝恩。從此,他改名叫子楚。
有華陽夫人寵著,子楚作上太子的地位當然也更有希望。原先令華陽夫人競爭的子莖,繼承王位的希望也愈來愈小了。在趙國充當人質的可憐公子異人,終於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回到鹹陽的宮中。
又過了一些日子,子楚在安國君麵前做了一次討得人心的表演。
“父親曾去過趙國,趙國貴族了解您的人很多。”子楚裝出一副關心國家大事又十分關心安國君的樣子,“如今您回到秦國,從此沒有與趙國的貴族來往。我擔心他們會懷恨在心,圖謀危害秦國和父親。請下令邊境城門嚴加看守,以防奸細或殺手混入。”這個不算什麼的建議當然不算什麼“高見”,但出自庸碌的異人之口卻是難能可貴了。聽到這樣的話,安國君竟十分高興,認為子楚想到了“奇計”。華陽夫人在旁趁機說點好話,使安國君最後下定決心:下令子楚代替子莖的地位,當上太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