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奧納西斯:希臘船王(3)(1 / 3)

事實上,奧納西斯知道,英格鮑已在巴黎與一名荷蘭樂隊指揮好上了。

正是在這段時期,奧納西斯患上了終身糾纏他的燥狂抑鬱症。他臥病雅典,心係巴黎。英格鮑喜歡與男人調情的天性使他心中混亂如麻。他總是猜疑不定,她已經背叛了他一次,還會再背叛他嗎?他感到苦悶,感到事情少有的不按照他的意願運轉。他的求婚總是得不到確切的答複,英格鮑隻是在“是”或“不是”的邊緣徘徊。她是一個有個性、獨立不羈的女人,而自己眼下的境況又無法長期守在她身邊,她也不願與自己名份未定,便呆在一起。

正是在這種危機四伏、災患不斷的困苦環境中納西斯作出了新的籌劃。

此時,一種新的能源正在開始推廣,那就是石油。以前,各種輪船大都是以煤作燃料的。奧納西斯敏感地注意到,石油取代煤炭作為未來的能源,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而眼前各工業國對石油的需求正急劇上升。石油的主要產地在中東,它們要運往世界各地,自然需要大批油輪,因而,投資油輪將是一樁大有前景、利潤可觀的生意。

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

造大油輪!—但是沒有人能造出1.5萬噸的大油輪,有人建議他去北歐試試。

北歐的挪威、瑞典、丹麥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三麵環海,是曆史悠久的航海業中心,相應造船業也頗為發達。奧納西斯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決定前往哥德堡。他取道巴黎,見到了思念已久的英格鮑,兩人雙雙飛赴哥德堡。

造船廠老板赫登身材高大、聲若洪鍾,一看就是那處富有勇氣、性格豪邁的人,而多年的商海磨煉,又使他多了一份生意人的精明與敏銳,這種先天與後天的融合,使他整個人看上去有一種非凡的力量。

他在哥德堡的辦公室中接待了奧納西斯和英格鮑。他告訴他們船能造,但要八十萬的造價。他和船廠老板進行了三天艱苦的談判,最後按他的意思簽約了。

協議規定由奧納西斯和哥德堡造船公司共同建世界上第一艘1.5萬噸級的油輪,總造價為80萬美元,其中1/4即20萬美元為付預款,又分三次在製造過程中支付:餘款60萬美元按4.5%計息,在10年之內付清。

奧納西斯成功了!也就是說,他現在最多支付7萬美元,便可以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1.5萬噸級油輪,而船的所有者是他!

他給這艘未來的巨輪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阿裏士頓”號。

各種新聞媒介很快把這個消息捅了出去,奧納西斯的名字開始在報刊、電台中出現。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他的聲名鵲起,隻是因為他幹了一件別人從未幹過的事。

一年之後,當奧納西斯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時,發現自己已經成了一位名人,人們自然把他歸人大船主的行列,人們都在這樣想:如果能建造世界最大噸位油輪的人不是大船主,誰又能夠稱得上大船主呢?

於是,各種高規格的邀請紛至遝來。富翁們都伸開雙臂,歡迎這位未來不可限量的、正在冉冉升起的航運業新星,其中包括以前奧納西斯極為崇敬的阿爾伯托·多德羅。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航運業繼續看漲,往日的頹勢一掃而空,現在是貨主唯恐找不到運貨的船。在長時間的苦苦堅持之後,奧納西斯的預言變成了現實:船隻變成了浮動的金塊。他說:你隻要有船,不發財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是他走運的時刻,經過這些年,他終於得到極高的回報,更為重要的是,他堅定地樹立起了對自己的信心,這種信心促使他下更大的決心:建造兩艘比“阿裏士頓”還大的油輪。

1938年6月,“阿裏士頓”建成了。奧納西斯飛赴哥德堡,在格蘭德飯店舉行了有150位客人參加的盛大宴會,以慶祝“阿裏士頓”號建成下水。

丹麥、挪威、瑞典、英國等地的船運業巨頭聞風而至,這些平時難得站出來露麵的大人物,現在齊刷刷地出現在一個後起之輩的新船落水儀式上。他們一方麵想瞧瞧這艘世界上最大的油輪,一方麵想見識它的船主。

這是造船史上的一個壯舉,各種媒體都進行了顯要的報道。在圖片報道中,奧納西斯衣冠楚楚,兩眼炯炯有神。他在演講中感謝了每一位為船的建成作出貢獻的人員和前來出席盛會的人士,並表明了他對世界貿易前景的樂觀看法。

他有理由感到樂觀。事實上,遠在“阿裏士頓”號建成之前,他的文件櫃裏就鎖著把石油從美國的加利福尼亞運到日本橫濱的長期合同,而貨物的發運方是老牌的泰德沃特石油公司,接貨方是日本著名的三井物產公司。

奧納西斯春風得意,錢財正像洪水驟發,滾滾流人他的腰包。這是他的財富急劇膨脹的時期,他的船隻不停頓地在世界各大港口之間穿梭來往,每一趟都帶回可觀的利潤。隨著另一艘1.5萬噸級油輪“阿裏斯托芬尼斯”號的建成,更令他如虎添翼。奧納西斯不失時機地、竭盡全力地施展他的才能,攫取財富,同時籌謀著更雄心勃勃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