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汗國統治中亞地區的蒙古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最盛時,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卜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
成吉思汗建國後,分蒙古民四千戶屬察合台;後分授諸子封地,察合台得到從畏兀兒境一直延伸至河中的草原地區,這一帶的城郭地區則由大汗直接派官管轄。察合台的大帳設在阿力麻裏附近的虎牙思。他在窩闊台在位時期,曾企圖排擠大汗在河中城郭地區的勢力,遭到窩闊台製止。1241年,察合台卒,次子抹土幹之子合剌旭烈繼立。1246年,貴由即大汗位後,因與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友善,借口不當舍子傳孫,廢合剌旭烈,改立也速蒙哥為察合台汗國之汗。貴由去世後,也速蒙哥與窩闊台係諸王一起反對選立蒙哥為大汗,拒不參加選汗的大聚會。蒙哥即位後,命擁護他的合剌旭烈回國複位。合剌旭烈在途中病逝,其妻兀魯忽乃回至阿力麻裏,殺也速蒙哥,自任監國。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為控製中亞,派跟隨他的察合台曾孫阿必失哈回汗國奪取權力,途中被阿裏不哥的軍隊俘獲。阿裏不哥另派察合台孫阿魯忽去阿力麻裏統治汗國。這時,由於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的汗位之爭,大蒙古國已陷於分裂狀態。阿魯忽從兀魯忽乃手裏奪取了汗國的權力,並控製了原由大汗直轄的中亞城郭地區,於是不再聽命於阿裏不哥,拘殺他派來征取錢糧兵械的使者,轉而承認忽必烈為大汗。忽必烈將按台山(阿爾泰山)至阿母河間之地劃歸阿魯忽統轄。阿裏不哥親率大軍往攻阿魯忽,大掠阿力麻裏等地,阿魯忽避居斡端(又譯忽炭,今新疆和田)。其後雙方約和,阿魯忽娶兀魯忽乃為妻,穩定了統治地位。1265年阿魯忽卒,兀魯忽乃未得大汗忽必烈允許,立己子木八剌沙為汗。忽必烈遣抹土幹之孫八剌持詔回國繼承汗位。八剌回國後,先不出示詔書,偽裝擁護木八剌沙,逐步奪取了汗國的兵權,然後廢掉他,自立為汗。不久,八剌即背叛大汗,奪取了大汗屬地斡端,同時又因爭奪中亞城郭地區與海都發生戰爭,遭到失敗。1269年,八剌與海都在答剌速河畔舉行大聚會,劃分了各自在中亞的勢力範圍。其後八剌借口份地不足,渡阿母河攻入呼羅珊,但被伊利汗阿八哈擊退,1271年卒。於是斡端等地複歸元朝所有。八剌之子篤哇在海都的支持下即位,從此察合台汗國即被海都所控製。篤哇追隨海都,與忽必烈為敵,不斷侵擾元朝邊境,攻掠畏兀兒地區。1298年,篤哇又襲擊駐守於金山一線的元朝軍隊,俘殺守將、汪古部首領闊裏吉思。1301年,隨同海都與元朝軍隊大戰於帖堅古山(阿爾泰山與紮卜哈河之間),篤哇中矢受傷,海都亦受傷致死,他的勢力從而大大削弱。篤哇與海都之子察八兒被迫向元成宗鐵穆耳請和,重新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不久,篤哇與元朝聯兵擊敗察八兒,吞並了大部分窩闊台汗國領地。1323年,與元朝恢複友好,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怯別統治時期,察合台汗國統治中心逐漸西移。怯別在那黑沙不附近築一城,為可汗居地。1326年,怯別死,其子燕隻吉台繼立,元朝政府遣木華黎五世孫乃蠻台赴其地”送太宗皇帝舊鑄皇兄之寶“。1330年,怯別弟篤來帖木兒繼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頒布《經世大典》,其中附圖稱察合台汗國為篤來帖木兒位下,與金帳汗國、伊利汗國相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