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帝國的未來(1)(1 / 2)

根據蒙古人重長輕庶的習俗,隻有成吉思汗長妻所生的四個兒子(即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才有繼承父親財產的資格,”他們是成吉思汗王國的四根基柱。他授與他們每人一個王國,稱他們為四‘曲律’,而被稱為‘曲律’的人或馬等,都是傑出的,超越於他種的,最優秀的“(拉施都丁《史集》俄譯本,第一卷第二冊,頁六九一七零),《史集》的這些溢美之詞或許就是後人所謂的成吉思汗分封”四大汗國“的來源吧,然而,這種提法是不太嚴謹的。因為成吉思汗不單分封了四個兒子,還將國土,屬民分封給他的五個兄弟,而且,在時間上,分封兄弟比分封兒子還要早一些。

綜合《元朝秘史》、《史集》等史料的記載,獲得分封的成吉思汗的兄弟有鐵木哥斡赤斤、術赤合撤兒、按赤台、別裏古台、闊列堅等。其中,鐵木哥斡赤斤依據蒙古幼子守產的習俗,和他的母親一起,竟獲得了近一萬戶的分封,比起成吉思汗的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所獲得的分封戶口還要多。成吉思汗的這三位兒子不過各自僅獲得數千戶的分封而已(後來,蒙古大汗的繼任人窩闊台在中原漢地又一次分土分民,成吉思汗的弟弟斡赤斤獲得了62156戶的分封,仍然比成吉思汗的兒子術赤的41302 戶及察合台的47330戶要多。這次分配的原則之一,就是按照成吉思汗時各人原封牧民戶數的比例來推算中原封戶的多少。見《元史。畏答兒傳》)。

由此可見,成吉思汗共分封了九位兄弟、兒子。這些兄弟、兒子在各自分封”兀魯思“(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國家稱之為”也客。蒙古。兀魯思“,漢譯為大蒙古國。所謂的”兀魯思“,在蒙古語中含有”人眾“、”國家“之義,因此成吉思汗分封給諸子、貴戚的民戶、土地稱之為諸王”兀魯思“,漢譯為諸王汗國)之內都有獨立管理軍隊、屬民、貢稅、牧地的權利。所以,那種不提成吉思汗的兄弟,而單提成吉思汗的兒子,從而認為成吉思汗僅僅分封了”四大汗國“的觀點是欠嚴謹的。

成吉思汗兄弟的分地都在蒙古東麵,合稱:”東道諸王“。而成吉思汗諸子的分地卻在蒙古西麵。據日本那珂通世雲:”太宗所得者,為乃蠻舊地。察合台所得者,為西遼舊地。術赤所得者,為花剌子模舊地“(轉引自呂思勉著的《中國民族史》第187頁),而幼子拖雷則繼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魯思。但是,有學者認為,拖雷並非繼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魯思,隻不過是僅僅是”管轄“而己,而並”專門隸屬“,因為,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魯思是整個”黃金家族“的公產,歸曆代蒙古大汗所直轄,拖雷在成吉思汗的繼承任人窩闊台即位時,就將中央兀魯思奉獻給窩闊台,就說明了這一點(李治安著的《蒙古政治製度研究》第367頁),而拖雷家族另有”兀魯思“,據《元朝秘史》記載,拖雷曾獲得過成吉思汗5000戶的分封。這一點很重要,這表明後來與元世祖忽必烈爭大汗之位的阿裏不哥,他繼承的隻是拖雷的”兀魯思“而已。

成吉思汗四大兒子封國中的情況,術赤汗國最終演變成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在元世祖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位之時,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為了爭取察合台的後裔阿魯忽的支持,忽必烈讓他統治從按台山到阿母河之間的兀魯思諸部;上述這兩個汗國與其說是由成吉思汗最初的封國演化而來的,不如說是由後來的宗王鎮戍演變而來的更為貼切。

而窩闊台汗國的情況又如何呢?窩闊台正式繼承成吉思汗成了蒙古大汗,死後汗位傳給兒子貴由。貴由死後,汗位卻落入了成吉思汗另一位兒子拖雷後裔的手中。這時蒙古大汗的繼任人蒙哥是拖雷的兒子,他即位之後鎮壓異己,將窩闊台的分地分成了數塊,分別授與窩闊台的數個後裔,其中,分在葉迷立地區的禾忽是窩闊台汗國的正式繼承人。至元十三年春,禾忽叛亂,失敗後投奔窩闊台的另一個後裔海都(當初蒙哥汗將窩闊台的封地分成數塊時,海都被分到了海押地區)。海都也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公開反叛,接著用武力吞並了大片土地,其中包括整個原屬窩闊台的封地。不過,海都並非是窩闊台封地的直接繼承人,禾忽才是。因此說,海都所建立汗國與其說是”窩闊台汗國“,還不如是”海都汗國“更為貼切。海都之亂持續了數十年,他的後裔察八兒投降了元朝,汗國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國所瓜分。元朝將所獲得的窩闊台汗國的部分領土並入了嶺北行省中。

成吉思汗的兒子拖雷,他的後裔蒙哥當了蒙古大汗。蒙哥死後,繼承拖雷封地的是他的兄弟阿裏不哥,而非元世祖忽必烈。但阿裏不哥在與忽必烈爭任蒙古大汗時失敗,投降了忽必烈。阿裏不哥所繼承的封地因此也受元朝嶺北行省所管轄。

窩闊台(1186—1241年),成吉思汗三子及其汗位繼承人。窩闊台汗國是窩闊台氏族諸汗的世襲領地,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城。1229年,窩闊台繼承大汗位後,將汗國領地封給其子貴由。窩闊台汗死後,中間經過五年的汗位虛懸和三年的貴由汗的統治(1246—1248年)。貴由汗死後,術赤、拖雷後裔宗王與窩闊台、察合台後裔宗王間發生汗位紛爭,在欽察汗拔都的支持下,拖雷之子蒙哥於1251年即汗位,汗權由窩闊台後裔轉至拖雷後裔。 蒙哥汗即位後,即著手鞏固汗的地位,加強汗的權力。對窩闊台後裔諸王中的反抗者進行鎮壓,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台之子合丹領別失巴裏地區,滅裏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之孫脫脫領葉密立地區,海都領伊犁以西地區。1260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窩闊台嫡孫不得立為由,先後聯合阿裏不花、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264年,阿裏不花之亂被平息後,蒙古統治階段內部的矛盾和鬥爭並未終止,當時北方東有乃顏之亂,西有海都稱兵。與海都鬥爭的時間持續更久,繼而戰敗察合台汗國巴刺汗,並於1272年扶立巴刺之子篤哇為汗,使察合台汗國也納入其勢力範圍。海都又於1289年進兵哈刺和林城,忽必烈率兵親征之後,聞訊遠逃。但直到忽必烈死時(1294年),海都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海都、篤哇於1301年又舉兵東犯,為元軍擊敗,不久海都病死,窩闊台汗國勢力漸衰。1303年,海都之子察巴兒與篤哇遣使請和,戰事始平。1310年,海都之子察巴兒汗為察合台後裔篤哇之子怯伯所敗,窩闊汗國被並入察合台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