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鐵馬一生耶律阿保機(二)(1 / 3)

契丹族是我國北方很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原來屬於東胡族係,論起源則是源自東胡的一個支係:鮮卑。而鮮卑中又有一個宇文部,契丹就是這個宇文部的分支之一。契丹這個名稱最早在我國史書中出現是在公元四世紀的北魏時期。在當時分布在遼水流域以北的潢河(今西拉木倫河)與土河(今老哈河)一帶,過著漁獵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以逐水草遊牧為主。在北魏後期,契丹形成了古八部,八部之間互不管轄,也沒有什麼聯係。各部獨立地和北魏政府保持著朝貢關係。到了隋朝,由於突厥勢力擴張,對各部族征伐不止,契丹各部為防衛突厥,開始互相聯係,互相支援,後來形成了初期較為鬆散的部落聯盟。到了唐初,契丹就形成了以大賀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其體製是在八部酋長中共同選舉一人為首領,或者叫盟主。任期三年,到期改選,但大賀氏的人有世選的特權,這時的首領已經有了管理權力。契丹首領後來率部歸入唐朝,唐太宗授予旗鼓,以表示對首領權威的承認。唐朝又在契丹地區設置了行政機構,即鬆漠都督府,任命其首領為都督。

唐玄宗時期,大賀氏部落聯盟瓦解之後,重建了遙輦氏部落聯盟,在被回紇統治一段時期後,又趁回紇內亂之機重新歸附唐朝,而唐朝後期的衰落又給契丹的獨立發展提供了良機。

遙輦氏聯盟後期,由於唐朝末年的中原混戰,使得北方漢族人紛紛逃入契丹地區,躲避戰亂。漢族的先進生產及其他技術對契丹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而在契丹八部中迭剌部又離中原較近,所以發展最快,勢力超過了其他七部。迭剌部的夷離堇(即部落的酋長或聯盟的軍事首長)一直由耶律氏家族世襲擔任,這個家族從阿保機的八世祖耶律雅裏重新整頓契丹部落聯盟,擔任夷離堇之後,就進入了契丹社會的上層,而且從七世祖開始就掌握了聯盟的軍權,地位僅次於聯盟首領。到了阿保機的祖父勻德實擔任迭剌部的夷離堇時,本部落已有了發達的牧業和農業,勢力強大,社會的發展也很快,開始由氏族製度向階級社會的國家過渡。

阿保機被稱為迭剌部耶律氏家族的英雄。在他出生時,契丹的貴族階層正在為爭奪聯盟首領之位而打得不可開交。阿保機的祖父勻德實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被殺,父親和叔叔伯伯們也逃離出去,躲了起來。祖母對於這時出生的阿保機非常喜愛,但又擔心他被仇人加害。因此常將他藏在別處的帳內,不讓他見外人。

阿保機長大成人後,身體魁梧健壯,胸懷大誌,而且武功高強,《遼史》上說他“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他帶領侍衛親軍曾多次立下戰功,顯露出過人的才幹。

在遙輦氏聯盟後期,阿保機被推為迭剌部的夷離堇時,遙輦氏的最後一個可汗痕德堇也同時成為聯盟的可汗。這時的阿保機隻有三十歲,手中掌握了聯盟的軍事大權,專門負責四處征戰。這又為阿保機建立軍功樹立威信和權威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充分利用本部落的實力四處征伐,接連攻破室韋和奚人等部落,同時南下進攻掠奪漢族聚居地區,俘獲一些漢人和大量的牲畜和糧食,使本部落的實力大增。阿保機的伯父被殺後,阿保機繼承了伯父的於越(地位僅次於可汗,史稱“總知軍國事”,高於夷離堇,掌握聯盟的軍事和行政事務,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職位,獨掌部落聯盟的軍政大權,地位僅次於可汗。阿保機還進一步向中原地區擴充勢力,和河東的李克用締結盟約。到朱溫滅唐建立後梁的那一年,阿保機也取代了遙輦氏,當上了聯盟的可汗。阿保機還注意重用一些漢人,尤其是漢人中的知識分子幫助他建立了各種政治文化製度,更進一步促進了迭剌部的發展,為阿保機以後稱帝建立遼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阿保機雖然已經是部落聯盟的可汗,但是,按照傳統製度,可汗之位要三年改選一次。由於漢人謀士經常說,中原的帝王從來不改選,這使阿保機不再願意遵從舊的製度,所以從他就任可汗之日起,阿保機就把目標瞄準了在契丹建立帝製。為此,他主要做了兩方麵的工作:一是對內加強權力控製,二是對外進行擴張,進一步增強本部落的實力,樹立更大的權威。

在對內方麵,阿保機首先建立了自己的侍衛親軍,即“腹心部”,從武力方麵保護自己的權力。並派親信族兄弟耶律曷魯、妻族的蕭敵魯等人任侍衛親軍的首領。其次,為使自己取代遙輦氏做可汗的事實合法化,阿保機讓本族成為第十賬,位於遙輦九可汗族人之後。阿保機還設立了專門管理皇族事務的宗正官,即惕隱,以穩定家族的內部團結。除了重用本族人之外,阿保機還重用妻子述律氏家族的人,因為他們對他的地位穩固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