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世紀末,留學生市場一時間“群雄四起”,“逐鹿中原,不辨雌雄”。北京語言大學這艘漢語國際教育的“航空母艦”,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亞洲金融風暴的突然到來,使來華留學生人數銳減,當時占自費生份額較大的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留學生紛紛回國……北語人開始為這艘“航空母艦”擔憂,同時期盼著它能在洶湧風浪中搏擊激流,勇往直前,去迎接風雨之後的彩虹……
十餘年間,單單是圍繞漢語國際教育戰略和北京語言大學科學發展這樣的主題,王路江書記就曾先後在各種重要報刊上發表理論文章50餘篇,這些文章作為一筆漢語推廣和中華文化傳播的寶貴財富已經結集出版。
王路江書記卓越的領導才能和駕馭全局的才幹,她對事業竭盡全力的熱情,和對他人充滿人文關懷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北語師生和合作院校的尊敬。
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多年的老教授鍾梫先生表示,北京語言大學在王路江書記的帶領下,實現了從單一的漢語培訓到漢語教學整體學科全麵建設的戰略轉型,這是學校發展史上史無前例的大發展、大跨越。
北京語言大學成立之初就來校任教的著名語言學家方立教授,在與教育部巡視組談話時說,“王路江是我見過的黨委書記中最務實、最關心學科發展的一位,在她帶領下的北語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中文和外文的‘兩翼’齊飛,這應該是北語的福祉,讓大家看到了北語光明的未來。”
對於北語廣大的中外師生校友來說,2009年的最後一天,在北語曆史上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
當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來到北語考察,她親切看望了學校師生,並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各國來華留學生致以新年問候與良好祝願。她在參觀了中外師生書畫展暨新年筆會、北語校史展和對外漢語教材展後指出,希望來華留學生親身感知發展、開放、文明的中國,成為博學廣識的“中國通”,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和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她充分肯定了北京語言大學堅持特色辦學,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麵取得的突出成就,希望學校利用多語種、多學科的優勢,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培養高端涉外人才,創新探索便於留學生接受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為各國青年來華學習提供優質服務。
劉延東國務委員的講話,是對北語近十年來與時俱進、科學發展所展現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成就的進一步肯定,是對北語在國家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的進一步肯定,當然也是對北語“掌舵人”工作的進一步肯定。
王路江說,“劉延東國務委員選擇了一個最特殊的時間到北語並發表新年賀詞,對北語廣大師生而言,是一種榮譽,一種激勵,更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北語要以此為契機,乘勢而上,堅持特色辦學,培養國際化高端人才,加快國際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進程,在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有句諺語:做官一張紙,做人一輩子,立身應不忘做人之本。王路江經常說她的最大財富就是有那麼多真心實意和她交往的朋友,這首先要得益於她的做人。
在學校裏,王路江講得最多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她始終認為,如果一個人做人做不好,做事也就做不好,當官就更不可能當好。正人先正己,擔任黨委書記的王路江,對待自己一向高標準、嚴要求。凡事她要求自己先做到,隻要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她從來不要求別人做到。比如,在按時上班方麵,要做到一個月不遲到不難,一年不遲到也能做到,但是要想一輩子不遲到,這就難了。王路江在北語的十幾年裏,上班從來沒有遲到過。在讀音念字方麵,要想十幾年從來不出差錯,那可是真功夫,一般的播音員也不一定做得到,但王路江做到了。為了這十多年來從不念錯一個字,她的辦公桌上始終放著一本字典,每次遇到發音拿捏不準的字詞,她都要仔細地查一查。
做事認真、一絲不苟,隻為付出、不圖回報,是王路江的一大特點。青年時代,她曾經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進行鍛煉,後來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係學習,畢業後因德才兼備留校任教。在清華無線電係任教期間,她就因性格開朗、善於助人、做事精益求精而深受學生喜愛。那時候由於剛剛恢複高考,學生的年齡跨度很大,班裏學生最大的將近30歲、最小的隻有16歲,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擔任高等數學和普通物理教學的王路江從來都是認真備課、悉心指導,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由於思路清晰、表達準確,王路江的授課深受學生們歡迎,不少學生總是喜歡找一些難題與王老師探討,很快她就成了學生們的良師益友。甚至直到今天,當年她教授過的清華的學生還和她保持著密切聯係。在清華期間,由於工作需要,她還曾被借調到北京市高教局學生處工作一年,協助高教局、人事局做高校畢業生分配就業工作。作為一個剛剛留校不久的青年教師,王路江深知這份工作對於每個學生的前途以及他整個家庭未來的命運意味著什麼。為此,她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和懈怠。她和同事們一起解決了很多學生分配方麵的難題,爭取對每個學生的安排分配都做到既符合政策,又公平、公正、合理,讓每一個學生心服口服。
此後,王路江又被調到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工作了16年。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是教育部非常重要的一個部門,特別是在計劃經濟年代,全國畢業生工作的分配計劃就是從這裏發出,以這裏為中心分送到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再把工作崗位落實到每一位高校畢業生頭上。王路江負責的就是這項重要工作。她深知這份工作的責任重大,稍有疏忽就會改變學生們的命運,所以她總是一絲不苟地工作,每年都能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大到選賢任能,將合適的人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小到體察剛畢業戀人之間因為工作分配而產生的感情問題,她都盡職盡責地做好,她也因此受到學生部門和就業係統同行們的廣泛讚譽。不少以前得到過她幫助的學生成長為著名學者或知名人士之後,還常常寫信或以其他方式提及她的幫助,而她總是笑著說:“那是我應該做的。幫的人太多了,我都忘了!”
作為教育工作者,王路江非常關心年輕人成長。她常常教導青年一代,要懂得感恩生活、感恩社會、感恩前輩、感恩老師,感恩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在教育部學生司時,她寧願自己辛苦也要選年青人去學習、培訓。她的部下現在多數已成為部裏的骨幹。到北語的她,又經常鼓勵年青幹部讀博士,在她的支持和鼓勵下,有的幾經拚搏都拿到了博士學位。給年青教師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是王路江一貫的作為。作為大學的管理者,她格外注重尊師重道。她從未因自己職位的升高而忘記曾經的啟蒙老師,更不會因為自己是學校領導和研究生導師而冷落普通學生。作為部屬高校的黨委書記,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每逢教師節或者春節等重大節日,她都會親自看望學校離退休老領導、老教師和客座教授,每年都要給年滿70周歲、80周歲的離退休老同誌集體祝壽,對他們的生日表示祝賀。王路江認為,給老同誌祝賀生日並非是看重物質的表達,而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2011年10月,一位前輩師長80歲壽辰,王路江給老人帶去了80朵鮮豔的玫瑰。老人抱著這束玫瑰並把王書記攬在身邊,對前來祝壽的所有親朋好友說:“她的風格就是這樣,既大刀闊斧、常有大手筆,又情感細膩、無微不至。讓人感動不已!”
對於那些一直關心北語發展的大師們,如啟功先生、季羨林先生、歐陽中石先生、王還先生等等,王路江每年都記著到他們的家走走。此外,她還特別關心生病的老師和同事,甚至在關鍵時刻幫助他們拿主意、做決定。其中有一位老師,重病期間的治療方案都是王路江親自與主治醫生商定的。由於關鍵時刻的正確決定,那位老師的生命得以挽救。從死亡線上被拽回來的那位老師總是感慨地說,他的那條命是王路江給撿回來的,是王路江使他擁有了第二次生命。還有一位老師曾經得了病,除了家人外,他第一個想起的名字就是“王路江”。對待學生,王路江的態度始終是體貼入微、關愛有加,扮演著良師益母的雙重角色。“非典”期間,因為封校,很多學生回不了家,有的在操場鍛煉,有的在教室看書。那段時間,隻要一有空閑,王路江就轉過去看看,還給學生過特殊的生日,很多同學都親切地稱她為媽媽。
王路江常說,當代社會,個人的成長、社會的進步不僅需要高智商,更需要開發情商上的特長。開發情商資源,就會增添主宰命運的砝碼。因為情商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創造,是一種技巧。把握它、提升它、運用它,就會讓自己多點勇氣,多點機智,多點運籌帷幄,營造出一個有利於自己生存的寬鬆環境,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交際圈,創造一個更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擔任黨委書記多年,王路江在學校管理、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中得心應手,這與她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包容的性格和出色的溝通能力密切相關。尤其是溝通能力,大到可以治國,中到可以治企,小到可以治家。王路江來到北語後越來越感到溝通與交流的重要性,北語“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的校訓,就是把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溝通視為自己的使命。
在工作上,王路江劈山開路,勢不可擋。家庭生活中,她同樣是賢妻良母的典範。或許大家都會認為女人如果在工作上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會對家庭有所忽視。王路江則不然,她既熱愛事業又懂得生活。而且,她的“高標準、嚴要求”也同樣用於經營家庭。作為母親和妻子,她時刻提醒自己要對家庭盡職盡責,不能以辛苦繁忙為理由而忽視對家庭成員的照顧。原來在教育部工作的時候,王路江經常出差。無論旅途有多辛苦,下了火車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該洗的衣物洗幹淨,房間收拾整齊,然後做些豐盛的菜肴等家人回來共同分享。80年代初期,一般級別的人出差還不能坐飛機,火車的速度也遠遠比不上今天的高鐵或動車,長途旅行極其辛勞。即便這樣,她寧願辛苦自己,也要讓家人感受到溫暖與溫馨。她認為,家庭是基礎,事業是大廈。不管作為一個女書記,還是被外界刻板地稱作“女強人”,她覺得自己首先是一個女人,在家裏承擔著母親和妻子的角色,再忙、再累都不能推卸責任。事業需要經營,家庭同樣如此。在家庭團隊中,不能隻考慮自己的感受,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為他們多想想。另外,她始終認為,為家庭盡責也是一份榮譽。因此,她每次出差,總會忙裏偷閑,為家人選擇一些小禮物。東西不在大小或者多少,她就是想讓家人感受到他們是她的牽掛,他們在她的心裏。
熱愛生活的王路江,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為此,她不讚成“工作狂”。她覺得要適當培養一些業餘愛好,給生活增添一些情趣和亮色,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品味高雅的人,使生命體驗更加豐富,人生閱曆更加精彩。
王路江的業餘愛好很廣泛,她喜歡遊泳、打球、看電影、聽古典音樂。自由發展的她從小就熱愛體育,由於心理素質好、反應快、自控力強,每次跑4X100米接力,她都是第一棒,既不搶跑也不落後,總能剛剛好卡住關鍵點。雖然到北語之後因為時間和工作關係這些運動有點減少,但她熱愛生活的勁頭卻絲毫沒減。閑暇時間,她和女兒一起看電影,看話劇演出,年輕人喜歡的電影《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圖》,她也都喜歡看。談到古典音樂,王路江說她最喜歡《藍色多瑙河》,每次聽到它,心都醉在那流暢而奔放的旋律裏。她感覺仿佛能看到河水上跳躍的陽光,尤其是其中的第四圓舞曲,節奏歡快自由,生氣勃勃,給人一種春意盎然的感覺。
由於愛好攝影和繪畫,生活中的王路江在穿著上很注重色彩搭配。她不喜歡花裏胡哨、過於鮮豔的顏色,而喜歡優雅莊重的中性色。正式場合,她一定穿套裝,尤其是季節適合的時候,一定穿套裙,顯得正式、莊重而又不刻板。
愛美和好強,這兩方麵有著剪不斷的聯係。王路江非常愛美,但她也好強。部隊大院長大的她性格直率,作風雷厲風行,言出必行,行之必果。隻要她認準的事情,無論多難,都一定想辦法辦到。在做人方麵,她既講人情又堅持原則,有錯必糾,知錯必改。作為一名女性領導,王路江最大的特點是包容,她最信奉的一句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王路江,北京語言大學曾經的黨委書記、領導班子的班長,在13年的執政期間,她為北語的發展嘔心瀝血,開創了北語曆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這樣一位具有創新性領導者的睿智、女人的優雅與柔性治校的情懷,融細膩的處事、攻關、用人與管理藝術於一身的女領導,之所以能開創北語發展的新局麵,關鍵在於她懂得用快樂帶動心情,用觀念導航人生,用執著追求事業,用真誠對待下屬,用平淡麵對磨難,用努力追求成功,用感恩回饋生活。
“德行言語,敦睦天下”,是2007年教師節期間王路江去探望季羨林先生時,大師即興所作的一句題詞。這句題詞,既是對北京語言大學的最好褒美,也可以說是對作為學校黨委書記的王路江治校十幾年功績的認可,既表達了他對王路江為北京語言大學所做貢獻的敬意,也寄托了他對北京語言大學未來發展的美好祝願。
北京語言大學作為中國唯一一所以漢語國際教育和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一定會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強國戰略下越辦越好,也一定能為實現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重要貢獻,把“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