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寫大海,抒抱負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這是《觀滄海》中作者寫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詩中連用兩個“若”字表明,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是他用自己的奇特想象來繪製大海的永恒形象——它的雄渾開闊的氣勢和吞吐宇宙的胸襟。這大海的形象其實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它含蓄地透露了詩人建功立業的願望,抒發了詩人的宏偉政治抱負。

六、藏鋒不露,畫龍點靖

七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達,路轉溪頭忽見。

這是辛棄疾詞《西江月》的下闋。上闋是寫月明中的景象,這下闋是寫驟雨將至時的景象。詞人用對偁句,寫了烏雲驟起,月光消失,天外隻剩下幾顆暗淡的星,山前疏雨正隳落下來。這對一個夜行人來說是個威脅,令人焦急。這時,作者正想找個避雨的地方,急急忙忙轉過溪頭,真巧,一眼就看見了過去曾經住過的社林邊的那家茅店,真讓人欣慰。這種驚喜之情作者是用“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這個倒裝句表現出來的。這兩句詩作用很大。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全詩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隻有這最後兩句寫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來說是起了返照的作用。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這樣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

【能力遷移】

閱讀下麵的文字,回答文後各題

一、《為學》選段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

難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誌,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誦讀《木蘭詩》

1朗讀詩講究節奏

節奏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例如“昨夜7見軍帖,可汗大點兵。”“願為4鞍馬,從此替爺征。試按意義單位劃分節奏的方法朗讀下麵節詩。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鬌,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閱讀下麵詩句,回答問題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用“|”畫出層次,並寫出層次大意。

寫木蘭買駿馬和馬具時,為什麼要分東、西、南、北寫?在一個地方置備不齊嗎?

答:

詩中用了哪些詞語高度概括了木蘭出征的曆程?

答:

詩中兩次寫“不聞……,但聞……”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有何作用?

答:

三、《賣油翁》選段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乎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乎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這兩句都是反問句;這兩句都是疑問句;第一句是反問句,第二句是疑問句;X第一句是疑問句,第二句是反問句。這四種說法哪種正確?答:

2這段文章主要通過對話,表現了陳堯谘的性格特點。從對話中可以看出陳亮谘的性格特點是

脾氣暴躁,態度生硬;容易激動,說話直率;驕橫自負,盛氣淩人;心胸狹窄,固執己見。

3這段文章主要通過、和與―的對比,表現了賣油翁以及性格。

陳堯谘“善射”與賣油翁“酌油”這兩件查有什麼聯係?兩年查聯係起來要說明什麼道理?答:

四、《宋定伯捉鬼》選段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複誰?”定伯誰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數裏,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裏。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複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複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了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複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複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1分別用一兩句話概括段意。

1背誦課文語句有誤的一項是

鬼曰:“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

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朗讀課文時,句中停頓有誤的一項是)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我7新鬼,故7身重耳。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

用現代漢語複述故查。

五、誦讀《古代詩詞五首》

1背誦詩句有誤的一項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裏;星漢燦爛,若出其中。釓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明月別枝驚鶴,清風半夜鳴蟬。口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1在準確的答案後打“V”。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在溪頭的轉彎處,忽然出現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

紮像過去一樣,在小客舍和土地廟周圍的樹林邊上,路在這裏拐了彎,還看見了溪水的源頭。()

像過去一樣,在小客舍和土地廟周圍的樹林邊上,看見了溪水的源頭。)

13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

木蘭抱杼嗟,借問複為誰?欲聞所感感,感激強其顏。老父隸兵籍,氣為日衰耗。豈足萬裏行?有子複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爺舊羸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幹將。朝市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將軍得勝歸,

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旗,卻卸巾褚理絲黃。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女容。來威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部,十年共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歎重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1這首《木蘭詩》係唐人韋元甫所作,收在《樂府詩集》(卷二十五)。跟民歌《木蘭詩》比較一下,語言方麵有什麼不同?

答: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這兩首《木蘭詩》有什麼不同?答:

三、鬼怕惡人

艾子行水,途見一廟,矮小而裝飾甚嚴。前有一小溝。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顧廟中,而輒取大王像橫於溝上,屣之而去。複有一人至,見之,再三歎之曰:“神像直有如此褻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飾,捧至坐上,再拜而去。

須臾,艾子聞廟中小鬼曰:“大王居此為神,享裏人祭祀,反為愚民之辱,何不施禍以譴之?“王曰:“然則禍當行於後來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屐大王,辱莫盛焉,而不行禍;後來之人敬大王者,反禍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禍之!”

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1朗讀時,句中停頓有誤的一項是()艾子7行人,途見一廟,矮小7而裝飾甚嚴。隊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顧廟中,而輒取大王像橫於

溝上,履之/去。已大王7居此為神,享裏7人祭祀,反為愚民之辱,何不施禍7以譴之?

X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禍之!

這篇短文說明了什麼道理?

答:

四、龜雖壽

神龜雖壽①,猶有意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④,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⑤,壯心不已⑥

盈縮之期⑦,不但在天;

養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1抄寫這首詩中的名句。

1自己總結一下這首詩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