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聽是於謙說話,都望向城門,於謙接著道:“今日瓦剌軍已在德勝門外陳兵,片刻間便將來犯,於某在此想仰仗各位一事。”
於謙此言一出,城下“於大人請吩咐”,“小人為守京城肝腦塗地”,“小人為於大人馬首是瞻”,之聲此起彼伏。
於謙拱手道:“於某在此謝過各位義士。瓦剌軍馬上功夫極為嫻熟,我軍不可力敵。於某思忖各位皆是武功高強之士,但不善馬戰,於某便想以誘敵深入之計將瓦剌軍引至德勝門外的民居處,倒是各位埋伏在此,一擁而上,此處地形狹小,瓦剌軍不易縱橫馳騁,倒時各位大顯身手,必定旗開得勝。”
城下眾人皆是一真歡呼,直道妙計。於謙定計之時就道這些人是江湖草莽,平日獨來獨往,自由散漫,不易統帥,若真讓他們上陣殺敵,很難成功,不如讓他們埋伏在一處,用其勇猛擊敵措手不及。於謙深知這些人雖是江湖草莽,但大多高傲難馴,若是以軍令使之,必定事倍功半,卻不如先恭維眾人,再將此計說出,卻可事半功倍。
果然於謙一看城下眾人皆是昂首挺胸之勢,道:“此刻便請各位出城埋伏在各個民居之內。”
眾人聞言便從城門外魚貫而出,各尋民居躲避。梁正俠和吳軒琪躲入民居之內,吳軒琪盤腿坐在土床上打坐,梁正俠則站在門旁看著門外。
過了莫約一個時辰,梁正俠看遠處塵土飛揚,又聽馬蹄聲漸近,對吳軒琪道:“師叔,瓦剌兵來了。”
吳軒琪翻身下床,立在窗邊,一柄長劍緊握在手裏,屏息凝神。這時,忽聽屋外殺聲大作,戰馬嘶吼之聲不絕於耳。吳軒琪拔出寶劍,一個箭步從窗戶竄出,梁正俠則緊隨其後。
兩人出的屋來,見眾瓦剌軍騎著高頭大馬已經和群俠廝殺起來,瓦剌軍雖然勇武,在這狹窄之處卻無處發揮其鐵騎衝鋒的優勢,隻能停在原地用手中的長兵器揮砍,群俠皆會輕功,在戰馬中間閃轉騰挪,敵軍雖多,卻不能傷其分毫,反而群俠一會砍馬腿,一會躍上馬背砍殺瓦剌軍士,登時便占了上風。
吳軒琪原先行走江湖時人稱鐵扇穿花,說的是他用一柄鐵扇,卻毫不笨重,招數輕盈狠辣,直擊敵之要害。此時他一入場,便與群俠見了高低,群俠雖然以巧治拙,讓瓦剌軍十分難受,但一是瓦剌軍眾多,相互照應。二是瓦剌軍重甲及身。群俠一時也難以將他們至於死命。吳軒琪一跳出窗子,便見從北邊路口處殺來一隊瓦剌兵士,他疾馳而去,長劍在手中急轉,使出一招“雪舞玉龍”,正是當年那“融雪劍法”中的一招,砍斷頭前三名瓦剌士兵的馬腿,馬腿一斷,那戰馬便轟然倒地,士兵也從馬上跌了下來,頓時塵土飛揚,吳軒琪揮劍疾如閃電,“唰唰唰”三劍刺在那倒地的三名士兵臉上,那三人登時斃命。後麵的瓦剌兵見吳軒琪揮手之間連斃三人,都是心驚不已,調轉馬頭便向逃跑。但那路口甚窄,剛才那些死馬又橫在前麵擋住去路,方才後麵的瓦剌兵疾馳而至,忽然勒馬,這時都擠在一起,要想調轉馬頭十分困難。吳軒琪見這十來個瓦剌兵在混亂之際,雙足踏在那死馬之上,躍起兩丈來高,揮劍向瓦剌士兵而去,瓦剌兵不得逃跑隻能舉起兵器迎戰,但他們哪是吳軒琪的對手,吳軒琪一麵躲過搠來的兵刃,一麵揮劍刺向眾瓦剌兵的麵門,長劍本不及瓦剌兵手中兵器那般細長,若想刺到瓦剌兵那瓦剌兵手中的長兵器,吳軒琪也必定被刺中,但他內功高強,劍氣縱橫,劍尖未到敵人肉身,劍氣卻已經殺人,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這十幾個瓦剌兵便都死在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