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1 / 2)

領導者在使用下屬時,光采取獎勵的辦法來鼓勵先進,是不行的,有時候,還必須采取嚴厲措施,堅決懲罰那些違法亂紀、屢教不改的搗亂分子,以維護管理製度的嚴肅性。這種選擇個別壞典型,懲一儆百,以確保整個領導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用人謀略,就叫作“殺雞儆猴”。

春秋末期,齊景公聽從大夫晏嬰的建議,任命田穰苴為將,帶兵抗擊晉、燕聯軍。根據穰苴的提議,齊景公又派自己的寵臣莊賈作監軍。穰苴當即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會齊。穰苴提前到了軍中,立起測定時刻用的標杆和滴漏盤。等到午時已過,莊賈還沒到達營門,穰苴就放倒時標,倒掉滴漏盤裏的水,入營行使職權,整頓軍隊,宣布軍令。一直忙到黃昏時刻,莊賈才麵帶醉容而來,推說親戚們設宴餞行,所以來遲了。穰苴怒斥他戀小家而不以國事為重,隨即把軍法官叫來問:“按照軍法,無故誤了時間的如何處理?”答曰:“該斬。”莊賈聽後十分害怕,趕緊派人飛報齊景公搭救。沒等派去的人回來,穰苴就斬了莊賈示眾,全軍將士嚇得發抖。此時,齊景公派來的使臣匆忙闖進營中,拿著聖旨叫赦免莊賈。穰苴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問軍法官:“亂在軍營中跑馬該如何處理?”答曰“該斬。”穣苴說:“君主之使,不可殺。”於是殺他的隨從和駕車的左馬,讓使者回去報告,然後率軍出發。這樣一來?全軍沒有一個敢違抗軍令法紀的。穰苴在堅持嚴和剛的同時,也很注意愛和柔。在行軍途中,他非常關心士兵,照顧病號,並能與士兵同甘共苦,軍隊的士氣大振,戰鬥力明顯提髙。晉、燕聯軍聞訊後,急忙回渡黃河撤退。穰苴率軍直追,很快就收複了失地。從這件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運用殺雞儆猴謀略,對於嚴明法紀,鎮服下屬,統一意誌,統一行動,將起到多麼重要的保證作用。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迅速發展的今天,殺雞儆猴謀略同樣可以用於人才管理、人才使用的全過程。1983年,在華北某市一家國營企業裏,發生了這樣一件發人深思的事情:一天中午,離下班還差十分鍾,廣長李某路過食堂附近,忽然聽見裏麵有幾個工人在小聲說話。他猜想,這準是有人違反廠紀,提前溜號上食堂買飯來了,他立刻上前撩開門簾走了進去,誰知道那幾個提前“溜號”的青年工人,動作十分敏捷,沒等李廠長看清是誰,撒腿就從另一個小門跑了出去。年過半百、身體矮胖的李廠長,在後麵緊追不舍,髙度近視眼鏡掉了也顧不上撿。一口氣從食堂追到車間,又從樓下追到樓上。等他兩眼模糊地爬上樓,那幾個溜號的青工,早已隱入人群裏。然而,以從嚴治廠遠近聞名的李廠長,自有辦法對付。他當即叫來車間主任,宣布全車間停工開會,整頓紀律。幾乎沒費多少功夫,就査出了那幾個溜號青工的名字。在會上,他語重心長地用這件小事,教育全體職工,應該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廠紀廠規,通過從嚴治廠來推動企業的兩個文明建設。接著,他當眾宣布,對那幾個被當場查出來的違紀青工,給予必要的紀律處分,並扣發當月的獎金。就這樣,李廠長通過抓住這個典型事例,懲一儆百,很快就扭轉了該廠紀律鬆散的落後局麵。從那以後,該企業再沒發生過類似事件,生產任務月月超額完成,並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兩級先進企業。

顯然,在用人行為中,運用殺雞儆猴謀略,將有助於樹立領導者的威嚴,增強對下屬的控製力。然而,如同其它用人謀略一樣,殺雞儆猴,也不能隨便濫用。領導者必須根據領導活動的需要,選擇最適當的時機和方法,偶爾用之,方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這方麵,領導者應注意以下4點:1決不輕易放過第一個以身試法的“雞”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再嚴明的法紀,也經不住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違反,破壞。為了維護法規、製度的嚴肅性,領導者必須及時捕捉第一個膽敢以身試法的“雞”,堅決從嚴處置,以教育本人,同時教育更多的下屬。這種治理方法,又叫“槍打出頭鳥”。第一個以身試法的“雞”,猶如出頭之鳥,一來數量最少,容易懲治;二來影響極壞,倘若不及時打掉,後麵勢必跟上來一群。因此,就憑這兩點,領導者也不應輕易放過這第一個以身試法的“雞”,重點懲處性質最惡劣的“雞”有時候,領導者會同時遇到好幾個違反法規的“雞”。倘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嚴加懲處,一來打擊麵過寬,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挽救作用;二來對工作和生產也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甚至會因此而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三來領導者樹敵過多,不利於今後搞好上下級關係。為此,領導者在從嚴處置時,不能不講究方法和策略,盡可能擴大教育麵,縮小打擊麵。領導者應從若幹個違法之“雞”中,精心挑選性質最惡劣、影響最壞的一個,予以重點懲處,同時對其它幾個違法情節較輕,認識態度也較好的下屬,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這樣做,不僅能教育多數下屬,而且也能使受到嚴懲的“雞”,陷於孤立的境地,從而切實收到懲一儆百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