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激勵行為,必須具有以下4個行為特征:堅持以正麵教育為主;提倡和鼓勵良性競爭,反對和禁止惡性競爭;持之以恒,既注重短期效果,又注重長期效果;以最經濟的激勵代價,去獲取最豐碩的激勵成果。
具體的激勵方法很多。學術界有人將其歸納為12種常見的激勵方法,現摘錄如下,供讀者參考:
政策激勵
即靠黨的政策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一個高明的企業領導人,往往很注意把政策交給群眾,讓群眾體驗政策的重要性,把黨的政策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我們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使群眾以政策的要求主動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發揮自已的才智和積極性。
民主激勵
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讓職工參加民主管理的企業,生產狀況、職工情緒、內部團結和職工滿意程度都好,事實證明,在企業中,職工參加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於調動積極性;相反,職工沒有主人翁的切身感受,也就不會有當家作主的積極性。
信任激勵
積極性存在於群眾之中,如果不采取信任的態度,無論有多大能耐(權、威),也是激發不出積極性來的。因此,尊重人,信任人,、關懷人,是領導者應有的根本態度。
為什麼信任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呢?因為人們在受到信任以後,產生榮譽感,激發責任感,增強事業感。尤其是當工作的內容與個人的誌向、誌趣、愛好相吻合時,工作不僅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那麼,就能調動人們的更大積極性。
支持激勵
它包括:(1)支持下級的首創精神、進取精神和獨到見解,愛護下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創造一定的條件,使下級能勝任工作。(3)布置工作時,交辦法,提要求。(4)遇到困難時,主動支持下級,為下級排難解憂,增加下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5)出現差錯時,不是一味批評,而是主動承擔領導責任,同時又指明方向。
5,關懷激勵
它包括政治上關心職工進步,生活上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等。對職工無微不至的關懷,使每個職工都感到黨的溫暖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能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調動起積極性。目標激勵。
心理學家認為,激發動機、強化行為,要有一個激勵人們的目標。一個振奮人心、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可以起到教育和激勵的作用,調動積極性。但是確定的目標,一定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實現。經濟學家把這種目標比作摘桃子,躺著不行,坐著不行,站著也不行,踮著腳還不行,必須使勁跳起來才行。事實上,隻有這樣的目標,才能挖掘潛力,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當然,更重要的是要使企業的目標成為職工自己的目標,把職工的切身利益同企業的奮鬥目標聯係起來。
數據激勵
心理學家認為,明顯的對比可以產生明顯的印象,激發強烈的感情。數據激勵,就是把生產數字用圖表對比等形式反映出來,習慣上叫“數字上牆”,以激發人們的上進心。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而自尊心是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內在因素。有一個車間統計員,用生產數字說話,表揚了車間裏接近立功指標的工人,在全車間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特別是那些受到表揚的同誌,從中受到了激勵,找到了自己離立功指標的差距,從而鼓起了更大的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