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四章 與下屬保持等距接觸(1 / 2)

現代用人行為有別於以往舊的用人行為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加重視被使用對象的“自主性”,公開承認並且尊重這樣一個事實,即:不僅領導者能夠選擇不屬廠下屬同樣也能夠選擇上司;不僅領導者能夠控製下屬,下屬同樣也能夠巧妙地控製上司。這種由於現代領導活動日趨複雜和被領導者的素質大幅度提高所決定的“雙向選擇”和“雙向控製”的上下級關係新格局,迫使各級領導者在盡力掌握高超的用人藝術的同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在下屬心目中“塑造”自己的理想“形象”,千方百計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知道,假如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掌握了再髙超的用人藝術,到使用下屬時,也不會“靈”的。

要使自己盡量“接近”下屬心目中“理想”的領導形象,建立互相信任、互相體諒的良好的上下級關係,首要一條,就必須使每個下屬確信,“我們”的領導者是公道正派的,光明磊落的。作為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內核”,他對誰都一視同仁,從來不分親疏遠近。因而這樣的領導者,是可以為大家辦事的,他是“屬於”我們大家的。與此相反,倘若大家發現(哪怕僅僅從表像上“發現”)領導者與某幾個下屬格外“親近”,談話辦事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那麼,領導者在大家心目中的“可信”程度就會一落千丈。因為大家完全有理由懷疑他已經不屬於“我們”的,而隻屬於“某幾個”親信的了。鑒於此,等距接觸原則,便產生了。所謂等距接觸原則,就是指在用人行為中,領導者應該憑理智控製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與所有的下屬保持等距離接觸,乗公辦事,不徇私情,不分親疏,一碗水端平,做到“公事以外才是朋友”。

秉公辦事,不僅是每個領導者應具有的美德,而且是正常從事領導活動的必備條件。應該看到,人是有感情的髙級動物;人性的弱點,就是在社會活動中很難不“摻雜”進自己的感情因素。即使最老練最富有才華的政治領袖,莫不如此。對於中、低層次的領導者來說,由於他們比髙層次領導者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和廣大群眾直接打交道,因此,力求避免和其中一部分下屬交往過於密切,盡力防止產生有礙於正常從事領導活動的“私人感情”,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為了避免引起下屬之間不必要的猜疑和誤解,為了避免在同下屬的工作關係中摻雜進多餘的私情,堅持等距接觸原則,是精明的領導者自覺采取的一條處人良策,也是公正合理地使用下屬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正如一位老謀深算的基層領導者所說的:“我也是人,我不能不和人接觸。既要接觸人,就難免在接觸時間和接觸次數上出現人際之間的不均衡,在接觸麵上考慮得不周全。但有一條我敢保證8在接觸距離上,我跟誰都一樣;在工作範圍內,我對誰都不講私情。”這個領導者的這番話,等於給等距接觸原則作了一條有力的注釋。

事實上,等距接觸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不乏富有哲理的深層含義。例如,

感情上的距離,是不能以接觸時間和接觸次數的罾多少來衡量的,在法定的工作時間裏,領導者隻與下屬發生工作接觸,哪怕這種接觸與某甲僅發生一次,而與某乙卻發生了1。次,那也是“正常”的等距接觸!

讓“私情”到公事範麵以外去發泄,去流露,去交融。當著眾人的麵,領導者在使用下屬時,哪怕“顯露”出半點“私情”,也會激起大家的嫉妒,也可能“啟發”另一部分人對他的趨從;當著大家的麵對某人“疏”,很可能激起一部分人對他的同情,又可能招致另外一些小人對他的蔑視——聰明的領導者,決不會因對下屬的親琉遠近,影響人際關係,影晌工作關係,甚至影響領導活動(包括用人選擇)。(3)在處理下屬之間的糾葛和矛盾時,有時候,即使領導者嚴格按照原則辦事,也難免遭到“吃虧”者的猜疑和不信任,假如領導者平時就違背了等距接觸原則,對下屬有親疏之別,遠近之分,就無法胸懷坦蕩、從容不迫地去處理下屬之間的糾葛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