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西方用人戰略思想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充分尊重下屬的自主性,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用人行為發展的大趨勢。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東方文明古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所造成的經濟不發達狀況,以及建國以來極左路線的長期幹擾和影響,致使各級領導者的用人戰略思想始終處於十分混亂的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搞活的形勢不斷深入發展,在我國,很快出現了一個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並存的新局麵。這種新形勢下,作為指導用人行為的戰略思想,勢必也要發生順應時代潮流的深刻變化。西方國家一度流行的那種視下屬為“經濟人”的雇用思想,視下屬為“社會人”無利用思想,顯然都不適合我國目前的國情,不能適應四化建設新形勢的需要。我們必須尋求適應我國國情和現代社會大趨勢的新的用人思想,充分尊重人的獨立意誌、人格、個性和思想,更加重視運用科學手段和藝術方法來開發人才資源,才能充分調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推動四化建設的發展。
鑒於此,作者在充分汲取了國內外管理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的揀礎上,經過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視下屬為“自主人”的用人戰略思想。
這一用人思想的主要含義是:在整個管理活動中,作為被使用對象的下屬,和其上司一樣,具有獨立的意誌、人格、個性和思想。他不僅能夠被動地采取積極的或消極的方式“接受”領導者對他的使用,而且還能夠主動地選擇多種更具有自主性的反應方式,或者協助,或者應付,或者影響,或者擺脫,有時甚至取代使用他的領導者。為此,領導者不管采取何種用人行為,都必須建立在充分尊重下屬的“自主人”地位和雙向選擇權利的基礎上。
提出這一用人戰略思想,是出於明智地看到我國當前存在的以下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
——廣大被使用對象的國家主人翁的地位已經牢固確立(這是與資本主義社會被使用對象在本質上的一個重要區別);
——隨著人才流動的製度化、合法化,廣大被使用對象已經逐步享有“選擇”領導者的自由和權利;
隨著競爭機製逐步引人用人領域,一部分德才素質較好的被使用對象,隨時都可能“取代”能力低下的領導者,
——即使在日常管理活動中,能力差的領導者被能力強的下屬“牽著鼻子走”的現象,仍到處可見。
上述事實充分說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廣大被使用對象所具有的獨立意誌、人格、個性和思想,都應該而且勢必遠遠超過資本主義社會的被使用對象。
顯然,“自主人”的用人戰略思想,和西方國家“經濟人”、“社會人”的用人戰略思想的區別,在
1它不再視人才是一個被動地被領導者任意開發的資源,而是一個能夠主動協助領導者對自身進行開發的資源。
2在這一開發(使用)過程中,領導者與被使用對象之間,不隻是進行著機械的命令傳遞和信號傳遞,而且還進行著各種複雜的知識傳遞、思想傳遞、感情傳遞和意誌傳遞。
3在這些複雜的傳遞過程中,領導者與被使用對象之間的等級界限已經日趨摸糊,下屬對領導者不再是一味服從的奴仆,而是平等合作的夥伴,積極參與的助手,激烈競爭的對手。
、麵對這些複雜的上下級關係,領導者不能再依靠單純的物質手段和行政手段來管理下屬,而必須運用多種科學手段和藝術方法來充分“顯示”下屬的自主性,從而進一步發揮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樹立“自主人”的用人戰略思想,勢必促使各級領導者從用人行為的各個方麵引起深刻的變革。
以上論點,就是有關“自主人”的用人思想所包含的基本內容,這也是我們確立新的用人謀略的出發點。
精明的領導者,唯有在“自主人”的思想基礎上來認識現代社會的新的上下級關係,並據此來擬製、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用人謀略,才能巧妙避免潛伏在用人活動中的一切風險和危機,盡力獲取最為理想的用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