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 “組閣”關鍵之六:彈性結構(1 / 2)

構築理想的彈性結構,是為了適應複雜多變的現代管理活動的需要。作為一個堅強的有戰鬥力的領導群體,必須完全能應付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局麵。不管其承受的整體工作量或個體工作量發生怎樣的變化,也不管其分管的工作如何大幅度提高了難度和風險度,這個領導群體的毎個成員,都必須齊心協力、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使領導群體的整體效能始終保持在一個高水平上。

現代領導活動,是一種十分複雜多變的動態管理活動。領導活動的主客體雙方,無時無刻不處於微妙的動態變化之中。為此,現代領導活動,必須保持充分的彈性。作為現代領導活動的指揮部,各個領導群體在人員素質和管理手段上,也必須保持充分的彈性。這種遵循管理學上的彈性原理構築的軟結構模式,就叫作彈性結構。

在領導實踐中,盡力構築良好的彈性結構,必須始終強調“多一手”的指導思想,這主要出於以下4方麵的考慮,1領導者的認識難兔存有缺陷和不足組織管理潔動所碰到的問題,總是由千絲萬縷地聯係在一起的眾多因素構成的。再精明的領導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逐步地、反複多次地認識的。誰也難免出現一些認識誤差,並由此誘發產生行為誤差。為此,領導群體在管埋結構和組織搢施上,必須“多一手”,以防不測。

管理對象複雜多變

世上萬事萬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而組織管理活動,往往帶有更大的不確定性。由於管理的對象是人,而人作為有思維活動的生命,又比任何事物都要複雜多變,不可挺摸。因此,為了確保獲取最佳整體效益,領導群體就不能把某種一時有效的管理製度和管理模式,僵化起來,而必須經常探求新的更加有效的管理製度和管理模式使其保持彈性,從而處於“你變我亦變”的動態平衡之中。

管理軌跡捉摸不定

領導管理活動,不僅是一種獲取最佳整體效益的有目的的組織行為,而且會產生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影響和後果。即使是領導群體內的一次會議,一次談話,有時也會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隻要忽視一個細節,一個因素,整個管理軌跡就可能轉向,甚至失控。為此,領導群體僅僅謹慎從事是不行的,那樣做勢必舉棋不定,寸步難行。唯有從一開始就保持可調節的彈性,如同阿波羅登月飛行那樣,在全部過程中備有13次可調節校正的機會,並指定專人掌握這些機會(包括在緊急情況下由操作人員不經請示自行處理的權力),隻有這樣,領導群體才能有效地進行管理,成為一個遇驚不亂、成竹在胸的優秀群體。4,領導成員時有變化

這種變化,一是表現在內在素質方麵,諸如:思想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或老化,道德品質的優化或蛻化,能力水平的提高或下降,等等。這些變化,促使領導成員的個體能級和能質,處於不規則的變化之中。有的領導成員,過去適合主抓某一方麵的工作,現在變得“不適合”了;反之,也有的領導成員,原先挑不起這副擔子,現在大有長進,竟能挑起這副擔子了。二是表現在個體數量方麵,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領導群體的減員。當有的領導成員一時不能主抓某項工作時,其它領導成員中就應有合適的人選(懂業務,有特長)上去“補位”。為此,任何領導群體,都不應“滿打滿算”,“一個蘿卜一個坑”,離了誰也不行。這樣的管理結構,顯得僵化、呆板,一遇變化,就會束手無策。必須從整體上構築互補型的軟結構,缺了誰也有人“補位”,唯有這樣,才能使整個領導群體富有彈性。足以應付任何複雜多變的客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