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組閣”關鍵之三:整分合結構(1 / 1)

整分合結構,作為領導群體的軟結抅之一,也是領導者在“組閣”時值得重視的一個關鍵環節。

所謂整分合結構,是指領導群體將整體工作科學分解為若幹個具有有機聯係的部分,具體落實給各個領導成員,使他們在領導工作中,既有明確分工,又能進行密切合作,從而構築成一種理想的有分有合,分而不亂,合而不死的管理結構。領導群體在組建以後,麵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各個領導成員的德才素質,能級能質,以及他在領導群體內所占據的位置,明確其分管哪些工作。整體素質再好的領導群體,倘若各個領導成員之間不進行明確分工,或者分工不甚科學合理,都將影響領導群體的整體效能。有時候,兩個“硬結構”不相上下的領導群體,僅僅由於分工上的差異,各自獲取的整體效益,竟相差甚遠。由此可見,整分合結構在領導群體的管理活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構築整分合結構,必須遵循管理學的整分合原理,即,在整體規劃下明確分工,在分工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協調綜合。按照這一原理,領導群體內的合理分工,首先應該針對各個領導成員的素質特點,分配他們擔任最能發揮其特長的職務。其次,再根據每個領導成員的職務,以及整體規劃的禱要,名正言順地分配他們主抓某一部分的工作。對於工作上的分工,必須進行強有力的組織管理,盡力做到環環相扣,首尾相顧,職責分明,有獎有懲,這樣,才能使各個環節同步協調,綜合平衡地發展。這種有分有合、分而後合、以合統分、以分促合,正是整分合結構的基本特征。

在組建領導群體時,職務上的分配,顯然要比工作上的分配容易得多。在通常情況下,每個領導群體內的“官位”是明確的,而領導群體所承擔的工作量,卻是模糊的,不可測的。如何將這些相對“模糊”的繁雜工作,科學分解成若幹個既單獨成“塊”又彼此聯係的部分,合理分配給每個領導成員,確實需要動一番腦子。在整分合結構上功虧一簣,往往使得一些整體素質並不差的領導群體,發揮不出預期的群體效能。

有一次,某地組織部門著手調整甲、乙兩個基層領導班子。如果論領導成員的“個體素質”和“群體素質”,則大家一致公認甲班子不如乙班子理想。可是,兩個班子組建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人們卻意外地發現,甲班子竟幹得比乙班子出色。這裏麵究競有什麼原因呢?經過調查,“原因”還是出在整分合結構上。原來,甲班子的主要領導,比較重視各個領導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在該班子中,明確規定了各個領導成員的職權,做到按職授權,按權定責,從而清晰地劃分出每個成員的職責範圍和職權界限。與此同時,他們之間還十分強調互相協作,分工不分家,“一班人”絕對跟從“班長”的綜合協調。這樣,整個班子就像一台髙效率的管理機器,始終保持正常運轉狀態。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乙班子盡管每個成員的“先天素質”不錯,但是,由於主要頜導“忽略”了對各個成員明責定權,責權當量,更不注意抓好整體綜合協調工作,使整個班子未能發揮理想的群體功能。這件事例充分說明,隻有組建理想的整分合結構,才能確保具有良好“個體素質”和“群體素質”的領導群體,發揮出最佳群體效能。

在構築理想的整分合結構時,必須認真抓好以下3個環節:

經過科學論證,擬製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整體目標,並根據這一目標,研究如何實現它的必要途徑。這些重要規劃,一經確定,就不應該僅僅是張貼在牆上,掛在口頭上,而應是真正落實在每個領導成員的行動上。

根據整體規劃,再進一步明確各個管理環節的具體目標,以及各個領導成員應分管的局部工作,做到“明確分工”。

按照領導規律,由“班長”統禦和指導各個領導成員認真抓好各自分管的局部工作,並負責協調平衡他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卓有成效地進行整體上的綜合協作。

應該指出,明確分工,是整分合緒構的一個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重要的條件。分工,並不是現代化管理的目壇和終結,世上決沒有永恒不變的分工。分工也不是萬能的,它必然會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尤其是在分工的各個環節之間,容易出現銜接不緊、甚至互相脫節的現象。因此,必須進行強有力的組織管理,使各個環節同步協調,使各個領導成員分管的局部工作,在綜合平衡中有計劃地發展。領導群體隻有建立這種有分有合、分而後合的整分合結構,才能在高效率之中實現自己的整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