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閣,即選配各級領導群體。其成敗的關鍵,不僅在於要盡力構築理想的“硬結構”,而且還應盡力構築理想的“軟緒構”——通過上級領導部門的組織、管理、製約和引導以及領導群體自身的協調平衡,使領導群體經常持有適應各種複雜環境和應付各種複雜局麵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在許多情況下,後者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因而更應引起各級領導者的加倍重視。
在領導群體的軟結構中,核心結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亞結構,它是“組閣”成敗的關鍵之一。
所謂核心結構,即以某一兩個領導成員為核心,與其它領導成員形成某種較為穩定的工作關係和人際關係,進而團結和協調整個領導群體,使其具有內聚力和戰鬥乂、的一種管理結構。任何領導群體有無內聚力、戰鬥力和工作效績,往往和這個群體有無一個堅強而富有凝聚力的領導核心有著直接關係。實踐證明,凡是效績卓越的領導群體,大都有一個思想政治素質好,領導能力和協調能力比較強,專業知識比較紮實,深受大家捉戴的領導核心。反之,凡是政績平平,甚至無所作為的領導群體,其領導核心,肯定是軟弱無力的,其核心結構,祖肯定存有嚴重缺陷。為此,人們常說:“鳥無頭不飛”,“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作為上級領導部門,在組建基層領導群體時,理應將注意力主要放在選配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上。
然而,領導核心,並不等於核心領導,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作為一個領導群體,要形成一個領導核心,首先必須明確某個領導成員擔任核心領導(即“班長”),但是,有了核心領導,卻又未必都能形成領導核心。其領導核心的狀況如何,又要看其是否構築起理想的核心結構。在現實生活中,各個領導群體呈現的核心結構,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領導群體,盡管有一個能力很強腳“班長”,但其核心結構卻不甚理想;也有的領導群體,“班長”的能力似乎不太強,但由於各個領導成員都能和“班長”密切配合,互補長短,整個群體的核心結構卻很令人滿意。這些現象表明,在各級各類領導群體中,盡管都有一個由上級部門任命的法定的“班長”,但是,這些“班長”在各個領導群體中起的核心作用,卻因人而異,千差萬別。因此,作為上級領導,在選配領導群體時,不僅應該為其物色一個好“班長”,而且還應該協助這個領導群體努力構築理想的核心結構。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唯有這樣,該領導群體才能在領導活動中發揮最佳群體效能。
既然理想的核心結構,在領導班子發揮最佳群體效能的過程中,起著如此重要的決定作用,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核心結構,才能稱作理想的核心結構呢?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首先剖析一下,在實際生活中幾種常見的“核心結構”的模式。
單核結構
在領導群體中,由某個領導成員作為核心領導,憑借他的品質、能力、威信,去團結和影響其它領導成負,彼此之間建立起和諧、協調的人際關係和工作關係,這樣一種核心結構,就叫做單核結構。這種結構模式,往往具有一個明顯的“強核”,將各個領導成員牢牢地凝聚在自已周圍,如同原子核四周圍繞著的核外電子一樣。這個“強核”,就是居於領導群體核心地位的“班長”。由於他具有超乎其它成員的成信和影響力,加上在這個領導群體中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所以他能夠十分順利地對其它成員“發號施令”,而其它成員也對他心悅誠服,甘願接受他的領導。這樣,由於這個“強核”所起的凝聚作用,以及一整套管理製度起的製衡作用,使整個領導群體形成一個有力的拳頭,在四化建設中足以勝任繁重艱巨的組織管理工作。毫無疑問,單核結構,是一種理想的穩定結構,它與上級領導機關物色“班長”的意圖和目標是一致的。單核結構的形成,一靠上級領導機關選好選準一個眾望所歸的“強核、二靠“強核”自己通過有效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將領導班子中的各個成員凝聚在一起,並與他們建立起密切的工作關係和融洽的私人考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