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活動中,毎個領導人才都是作為群體成員之一,處在一定的依存關係之中。唯有當他個人的願望與群體的願望相一致,個人的目的與群體的目的相吻合時,他進行的創造活動才能奏效。
作為領導群體,它通常具有以下7個主要功能:
協調個人與集體海行為目的;
明確創造過程中每個群體成員之間的職責,充分“照顧”每個群體成員的專業特長和“智能優勢”,提供自我完善、自我“顯露”的機遇多保護群體成員的正當權利;抑製群體成員的“越軌”行為;集中每個群體成員的聰明才智,互補長短,形成理想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提髙領導群體的整體素質;
對創造活動可能遇到的挫折,承擔集體責任,增強群體成員的“抗震力”和自信心。
上述7個功能,不僅對領導群體從事創造性領導活動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對領導人才個體放手開拓,勇於進取,同樣必不可少。
在領導群體對領導活動產生影響的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群體素質”,二是“群體關係”。下麵,我們就分別來介紹這兩個重要因素:1群體素質
領導人才的群體素質,通常受到它的品德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智能結構、氣質結構、年齡結構等6個亞結構的影響和製約。這6個亞結構,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影響著領導群體的創造素質,包括領導人才個體的創造素質。從而明顯支配、改變著領導活動的形式和內容。6個亞結構的各自要求是,
(1)理想的品德結構,應該是:每個領導成員都有良好的“個體品德”,在此基礎上,形成比較穩定的優秀的“群體品德”。
⑴理想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
理論為指導,以科學文化知識為基礎,以領導科學知識為主導,既包括書本理論知識也包括實踐經驗知識的立體知識結構的領導群體。在這樣的群體中,通才、專才應有較適當的比例,形成整體上的通專結構,足以應付領導活動中遇到的一切難題。
(3)理想的專業結構,應該是,根據組織和群體的類型和各個成員的分工,使每個領導成員都具有與其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從而在整體上形成一個配比合理的專業結構。
(產)理想的智能結構,應該是:將各種不同昝能類型的領導者,按照合理的配比組合在一起,使整個領導群體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呈現明顯的優勢。
理想的氣質結構,應該是:將各種不同氣質類型的領導成員按一定的配比組合在一起,通過氣質互補,形成理想的群體氣質,如:具有寬容精神、決斷魄力、百折不撓的進取心和自知之明等,從而使整個領導群體呈現出十分健全的氣質結構。
理想的年齡結構,應該是,將處於不同年於段的,具有不同智力、精力和職能特點的領導者,組成一個具有合理比例的綜合體,並使其處於不斷發展的動態平衡之中。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充分“照顧”到每個領導成員的心理特征與昝力水平,使其發揮最佳個體效能和群體效能。
2群體關係
領導人才的群體關係,是指在領導群體中,各個領導成員之間的協調關係,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整個群體的協調關係。群體關係好,能顯著提髙領導班子的群體素質,並在一定程態上彌補群體素質的某些缺陷或不足I群體關係差,也能顯著降低領導班子的群體素質,並使本來不錯的群體素質發揮不了應有的效能。一個領導班子的群體關係是否正常,直接關係到以下兩點:整個班子能否高效率地從事創造性工作,能否獲得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領導人才能否順利開展創造活動,能否健康成長。在複雜的群體關係中,各個領導成員所處的人境位置、迥然不同,“小氣候”對他們產生的影響作用也各有差異。通過對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分析,每個立誌成才的領導者,都能從中悟出一些有益的“成才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