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及現代供應鏈管理時代,港口之間的競爭正在演變為港口所參與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港口不是作為運輸鏈中孤立的一個點,而是作為供應鏈中的一個組成環節而存在。因此港口除了繼續發揮其裝卸貨物的運輸功能外,還應主動參與和組織與現代物流有關的各個物流環節的業務活動及其彼此之間的銜接與協調,使港口與其相關的物流活動之間形成互動,構建港口物流的無縫供應鏈,延伸港口的物流功能。
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出發,考慮港口所處的環境、所服務的貿易對象、港口的潛在能力、作業條件和運輸方案選擇等。對港口作業流程進行識別和合理的分割,將增值活動、非增值活動和無效活動甄別出來,進行分析並重新設計流程,使其能夠在港口內部和外部的物流鏈中實現無縫連接,並達到更高的服務水平,通過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差異化的需求,提供具有個性化的服務。加快建設信息服務體係、國際航運交易市場體係、口岸服務體係等,提高港口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並向綜合物流服務方向發展,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7.4.4強化集疏運體係建設,提高集疏運係統的運輸效率
港口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取決於空間經濟的規模和影響力,所以港口需要加強與內陸縱深腹地區域的密切聯係。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我國東、中、西部經濟互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加工工業逐步向內陸縱深遷移,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將對港口提出新的貨運需求。然而在土地、環境和能源已經成為東部地區發展瓶頸的情況下,重點加強具備大運量、中長途運輸、技術經濟優勢的鐵路和水運,既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能滿足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特別是在沒有水路集疏運通道的地區,強化大能力鐵路通道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由於港口運輸對象主要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貨物,鐵路運輸依然是主力。集中力量加快疏港鐵路建設、公路運輸和區域港口間的交通發展,形成一個以港口為起點,以高速公路和鐵路為主骨架,以省級幹線公路、農村公路為補充的水陸互補、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港口集疏運網絡,充分發揮港口在人流和物流運輸中的主渠道作用。通過積極構築完善的集疏運網絡係統,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沿海支線運輸來拓展港口的腹地範圍,利用多種運輸方式吸引更多的貨源。
7.4.5發揮港口對區域經濟的作用,促進港口與區域的協調發展
港口作為資源運輸和集散的樞紐是為整個區域經濟服務的,而港口發展水平又以港口所在區域的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為基礎,如裝卸工人素質、企業控製係統、碼頭泊位及庫場設計、航運信息傳遞、電子計算機管理係統等,都是港口與區域有機配合的結果。因此區域經濟發展越快,文化科技發展水平越高,港口的現代化水平也越高。
促進港口與區域經濟的互動協調發展具體措施為:
(1)建設以港口為依托的臨港工業體係,形成區域經濟的增長極。
(2)建立以港口為龍頭的現代交通體係,強化所在區域的同質因素,擴大港口對所在區域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3)建立以港口為中心的現代化物流體係,現代化物流體係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區域整體的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建設以港口為中心的綜合服務體係,增強港口服務功能,加快區域經濟中心的形成。港口帶來的金融、保險、代理服務等綜合服務體係在港口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增強了區域經濟的整合作用。
本章小結
本章從政策層麵探討了政府在港口投資與發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國內外港口的主要投資模式和政策,並針對我國港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措施:改善港口的管理模式,加強港口基礎設施投資;促進臨港產業的發展,發揮臨港產業集聚效應;完善港口物流的服務功能,拓展港口的海向與陸域的腹地範圍;強化集疏運係統的建設,提高集疏運係統的運輸效率;發揮港口對區域經濟的作用,促進港口與區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