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國沿海港口不僅產生巨大的聚集力,還把國外引進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由沿海向內地輻射,從而帶動周邊及腹地的經濟發展。沿海港口在產業輻射的同時,也帶動了資金輻射、技術輻射和人才輻射,其輻射作用日漸明顯,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我國沿海港口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具有吸收和利用外資的條件和能力。因此我國的資金、物流、技術、人員和信息交流的空間分布高度集中在沿海港口地區,支持跨國經濟活動的服務業需求的增長也集中在這些地區。按照效率優先原則,沿海地區今後仍將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領先地區。
(4)我國沿海港口的發展促進了周邊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沿海港口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因其自身的區位和經濟發展優勢而具備發展的潛力,並依靠港口大城市的經濟輻射,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從而推動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5)我國港口地區憑借靠近國際市場、交通便捷、投資渠道多等優勢,在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多方麵支持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這種支持也有利於沿海港口地區的自身發展,因為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的中西部地區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大經濟腹地。
7.3.3我國港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港口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總體規模的布局、碼頭泊位結構、集疏運設施等方麵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1)港口能力總量缺口嚴重,缺少大型專業化碼頭。(2)港口建設的投融資體製不完善,不適應現代港口投資多元化的發展。(3)港口建設和管理的立法滯後,影響港口規劃和管理的需要。(4)港口綜合服務功能薄弱,不能適應綜合物流的發展需求。(5)港口集疏運體係不夠完善,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服務滯後。這些都導致我國港口的投資效果和經營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
我國港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1)港口與城市在布局規劃、功能設置等方麵存在著衝突。城市經濟中心的要素集聚能力和輻射力不強,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帶動效應和擴散效應。而產業布局的不合理又加劇了經濟中心對港口的偏離程度,導致港口和城市的互動發展效應不明顯。
(2)臨港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多為大運量企業,主要利用港口的岸線資源進行生產,利用廉價的水運條件和港口物流對原材料和產成品進行進出口配送,對基礎設施的共享成為港口產業集群的主要動力。臨港集群內部各產業之間的關聯性不很明顯,港口關聯產業與依存產業之間的關聯性也不很明顯。
(3)由於我國港口區域自然稟賦相似,各地在製定產業發展戰略時都把石油化工、造船、鋼鐵等大運量、大耗能的重化工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短期內產業結構趨同符合地方經濟利益最大化,但從全局角度來看,產業結構趨同必然造成資源浪費並加劇地方保護主義,不利於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
(4)港口管理機製不靈活,長期實行港口與區域相互獨立的管理體製,導致區域發展與港口發展脫節,臨港工業缺乏區域經濟的支撐。港口經營市場化程度不高,難以適應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