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我國港口與區域經濟的發展
我國航運業高速發展的背後是港口經濟的高速發展。由於我國對外貿易的90%是通過港口實現的,這就使得商品和信息交換日益密集,為港口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和機會,加快了港口基礎設施的完善,產生了諸如化工、機械製造等支柱產業,並催生了一係列相關服務行業,如物流服務業、旅遊業、信息服務業和金融業等。
作為國際貿易發展的關鍵設施,沿海港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國更是把港口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致力於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使沿海港口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港口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物流大國之一。在海運市場中大約有19%的大宗貨物運往中國,大約有20%的集裝箱貨物來自中國。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海運大國,中國的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沿海港口區域具有五大特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科技文教發達、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經濟建設和規模較為成熟。如以大連、天津、青島為核心的環渤海灣港口區域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多種礦產資源,已形成電子、機械、石化、冶金等多種類型的工業群落,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帶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和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很多沿海港口城市都提出了工業立市及建設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的發展戰略。利用港口的區位優勢條件,實行加大貨物進出口的發展戰略,建立臨港產業體係是我國港口區域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國沿海省市生產總值占全國GDP的65%,人均GDP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沿海外貿進出口總量占全國93%,外貿貨源地基本集中在距離可通航萬噸級船舶港口的200公裏範圍以內。上海、青島、大連等10個沿海港口城市的土地麵積僅占全國的0.85%,而地區GDP比重達到全國的15%,外貿進出口總值占全國的44%,人均GDP達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因此沿海港口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我國沿海港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同,其中以環渤海地區、長江和珠江河口最為密集。這種疏密程度也正是全國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反映,逐步形成了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以青島、天津、大連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其中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密集,經濟力量、對外貿易和經濟效益均居全國首位,已初步形成電子、造船、海運、航天、汽車、核電等行業,以及新興的第三產業群落;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毗鄰港澳台地區,為外引內聯、技術轉移和信息傳遞起到了橋梁和窗口作用,三大經濟圈全麵帶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7.3.2我國港口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
順應現代港口的發展趨勢,我國沿海港口的功能已經逐步拓展,大連、天津、上海和深圳主樞紐港以大型港區為基礎平台,吸引各類企業在港區發展現代物流,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臨港工業並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港口的區域經濟龍頭作用已逐漸顯現出來。
我國港口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我國沿海港口區域強大的技術力量、完善的交通和通訊係統、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雄厚的資本和集中的消費市場,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資金,同時消化、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而且將周圍地區的原材料聚集起來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全國社會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