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運用累積財富的魔法:複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2 / 3)

所謂的“72法則”就是以1%的複利來計息,經過72年以後,你的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於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5%年報酬率的投資工具,經過14.4年(72/5)本金就變成一倍;利用12%的投資工具,則要六年左右(72/12),才能讓一塊錢變成二塊錢。

因此,今天如果你手中有100萬元,運用了報酬率15%的投資工具,你可以很快便知道,經過約4.8年,你的100萬元就會變成200萬元。

雖然利用72法則不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已經十分接近了,因此當你手中少了一份複利表時,記住簡單的72法則,或許能夠幫你不少的忙。

3.不要忽略資金的時間價值

錢是世界上最重要東西,它代表著健康、力量、榮譽、慷慨和美麗。

——蕭伯納

對於每個想學習理財或是對理財感興趣的人來說,他們首先需要接觸的概念就是資金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原理,此原理的意義就在於告訴人們今天的一塊錢不等於明天的一塊錢。其實,複利投資的應用也是以資金的時間價值為基礎的。

比如,若銀行的存款利率為10%,將今天的1元錢存入銀行,一年以後會是1.10元。可見,經過一年的時間,這1元錢發生了0.10元的增值,也就是說今天的1元錢和年後的1.10元錢等值。

什麼是資本的時間價值?

首先要說明的是,資金的時間價值是資金在周轉使用中產生的,而通常情況下,資金的時間價值相當於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的條件下的社會平均利潤率。實際上,投資活動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風險,通貨膨脹也是市場經濟中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因此,利率不僅包含時間價值,而且也包含風險價值和通貨膨脹的因素。隻有在購買國庫券等政府債券時幾乎沒有風險,如果通貨膨脹率很低的話,可以用政府債券利率來表現時間價值。

時間價值=政府債券利率-通貨膨脹率

影響資金時間價值的因素包括:

(1)資金的使用時間。在單位時間的資金增值率一定的條件下,資金使用時間越長,則資金的時間價值就越大;使用時間越短,則資金的時間價值就越小。

(2)資金數量的大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金數量越大,資金的時間價值就越大;反之,資金的時間價值則越小。

(3)資金投入和回收的特點。在總投資一定的情況下,前期投入的資金越多,資金的負效益越大;反之,後期投入的資金越多,資金的負效益越小。而在資金回收額一定的情況下,離現在越近的時間回收的資金越多,資金的時間價值就越大;反之,離現在越遠的時間回收的資金越多,資金的時間價值就越小。

(4)資金周轉的速度。資金周轉越快,在一定的時間內等量資金的時間價值越大;反之,資金的時間價值越小。

總之,資金的時間價值是客觀存在的,投資經營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充分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並最大限度地獲得其時間價值,這就要加速資金周轉,早期回收資金,並不斷進行高利潤的投資活動;而任何積壓資金或閑置資金不用,就是白白地損失資金的時間價值。

資金的時間價值還牽涉到終值與現值。那麼什麼是終值與現值?

終值又稱將來值,是現在一定量現金在未來某一時點的價值,俗稱本利和。比如存入銀行一筆現金100元,年利率為複利10%,經過3年後一次性取出本利和133.10元,這3年後的本利和133.10即為終值。

現金值又稱本金,是指未來某一時點上的一定量現金折合為現在的價值。上述三年後的133.10元折合為現在的價值為100元,這一百元即為現值。

我們把現金流值(PV)(現值)和終值(FV)之間的關係,用利率K和期數t來表示為:

FV=PV(1+K)t

例如,今天的100(FV),在通脹率為4%(K)情況下,相當於10年(t)後的多少錢呢?答案是148元左右,也就是說10年後的148元才相當於今天的100元。

4.充分利用複利思維

黃金是全部文明生活靈魂,它既可以將一切結為它自己,又可以將自己轉化為一切。

——塞·巴特赫勒

在複利的模式下一項投資所堅持的時間越長,帶來的回報就越高。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得到的回報也許不理想,但隻要將這些利潤進行再投資,那麼你的資金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變得越來越大。經過年複一年的積累,你的資金就可以攀登上一個新台階,這時候你已經在新的層次上進行自己的投資了,你每年的資金回報也已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投資。

現在人們的收入不同於改革開放初期,如果一個大眾家庭從現在開始投資1萬元,通過運作每年能賺到15%,那麼,連續20年,最後連本帶利變成了163660元了。看到這個數字後,我們也許並不感到滿意,但是連續30年,總額變成了662117元了,如果連續40年後的話,總額又是多少呢?答案或許會讓你目瞪口呆,是2678635元。也就是說,一個25歲的年輕人,投資1萬元,每年贏利15%,到65歲時,就能獲得200多萬元的回報。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市場並非總是一直景氣。如果每年都保持15%的收益率這是很難做到的。但這裏說的收益率是個平均數,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再加長合理的投資,這個回報率是有可能做到的。

這種由複利所帶來的財富的增長,被人們稱為“複利效應”。不但投資理財中有“複利效應”,在和經濟相關的各個領域其實廣泛存在著複利效應。比如,一個國家,隻要有穩定的經濟增長率,保持下去就能實現經濟繁榮,從而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從這個角度看,“可持續發展”這個時髦的詞,實質上是追求複利的另一種說法。

可以說,複利是一種思維,是一種以耐心和堅持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複利思維,不管投資還是人生,都會有不錯的回報。

5.分清正複利與負複利

所有的門都由金子鎖著,唯有金鑰匙才能將它打開。

——丁尼生

複利的力量無處不在。大到社會,小到個人投資,莫不如是。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在一篇題為《我們後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的文章中曾重點談到過複利的作用。當時的西方正值30年代大蕭條時期,許多人認為,未來世界繁榮將不會再現,但凱恩斯卻指出,蕭條不過是兩次繁榮周期中間的間歇,支撐西方經濟發展的“複利的力量”並沒有消失。凱恩斯在當時已經發現,近代社會的崛起是從16世紀的資本積累開始的,而這個崛起導致人類進入“複利時代”。有趣的是,凱恩斯毫無隱晦地告訴我們,“英國對外投資的始端可追溯到1580年德雷克從西班牙盜竊的大批財寶。”隻不過經過長年的複利累加,“德雷克在1580年帶回來的財寶中,每一鎊現在已變成了10萬鎊。”複利的力量就有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