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1 / 3)

能不能入侵敘利亞?

伊朗與敘利亞屬於一體兩麵,一個被剪除了敘利亞這個“羽翼”的伊朗政權,在美國人看來隨後勢必引發內訌、動蕩甚至自動瓦解。即便需要武力征服,但是付出的代價則要小得多。而能否真正得手,關鍵看美國是否能夠在敘利亞複製利比亞獲得成功。隻要成功,“邪惡軸心”國家伊朗再被打掉的壓力就會小得多,隨後,美國的“大中東計劃”的實現將指日可待。

之所以稱敘利亞為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核心盟友,之所以必須先拿下徐利亞,是因為敘利亞是伊斯蘭世界唯一什葉派占少數但占統治地位的國家,而伊朗是唯一什葉派占絕對多數、宗教神職人員掌權的國家,兩國均為什葉派執政,而且反美、反以利益攸關。

尤其是,美軍撤出伊拉克後,中東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什葉派執政板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且與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連成了一片,這種局麵,是美國說什麼都不願意看到的。將戰火紛飛的徐利亞當突破口,一個一個地拿下,再徑取伊朗,是美國“明智”的選擇。

然而,敘利亞地緣特殊,該國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北與土耳其接壤,東與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相鄰,西與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是名副其實的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橋梁。敘利亞由於位居黑海、裏海、地中海及波斯灣阿拉伯海“四海之中心”,所以,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阿拉伯跳動的心髒”。

如同人體器官般重要的國家敘利亞,豈能隨意觸碰?

此外,敘利亞的國防力量不可小覷。敘利亞擁有一支約40萬人的正規軍且建製完整,與僅有6萬餘人的卡紮菲的雜牌軍不可同日而語。與之相反是並不成氣候的敘利亞的反對派的弱勢。這些現實,不能不予正視。

另外,敘利亞雖然有美國這個大冤家,但卻有伊朗、俄羅斯等盟友,這些客觀因素不能夠視而不見。

尤其是俄羅斯,當中東戰火燃起,逐漸燒到了傳統盟友身上,其結局終將傷及自己的時候,迫使俄羅斯不能不作出選擇:力挺巴薩爾。

之所以力挺巴薩爾,不僅僅因為敘利亞是俄羅斯第三大武器買主這點利益,而是維護俄羅斯在中東利益的重要戰略支撐。如果丟掉敘利亞,另一個友好國家伊朗也將朝不保夕,將麵臨同樣的遭顛覆厄運,如果這樣,意味著俄羅斯將因放棄巴薩爾而失去中東橋頭堡並被徹底擠出中東這一預期。

俄羅斯能不能放棄巴薩爾而選擇敘利亞反對派呢?從現實看,敘利亞反對派不僅不成氣候,即便成氣候但從利比亞結局看,扶不上牆的所謂反對派勢力,最終免不了兔死狗烹結局,剩下的無疑將一一淪為西方附庸,彰顯了這些人的價值特征,因此,這些疑慮基本能夠排除。

在態度上,2012年5月G8峰會結束之後,俄羅斯麵對西方看似有所軟化,一度表明了“不反對在沒有流血衝突和外來幹預的情況下更替敘利亞政權”立場,但卻沒有支持任何一個國家軍事打擊敘利亞的表示,而以上表態,本身基於對敘利亞情況的洞察。

此前,在俄羅斯總統大選期間,為了防止節外生枝增加“保險”係數,莫斯科一度暫停執行與敘利亞簽署的各領域合作合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還表示出如果敘利亞遭到軍事入侵,俄羅斯沒有義務向其提供軍事援助之意,宣示俄羅斯方麵對於阿薩德政權最警告的嚴厲性質。即便是這樣,美國依舊插手俄羅斯大選。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誣蔑其“既不公平,也不自由”,受到煽動的反普京人士不斷上街抗議遊行,但卻絲毫未能改變俄羅斯大選結果,美國人隻是瞎折騰、空歡喜一場,這也是普京不參加G8峰會回擊美國的一道“小菜”。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對敘利亞巴薩爾政權的支持顯然難以輕易動搖,這既有傳統盟友因素,又有前麵提到的西方敵對勢力需要共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