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1 / 2)

能不能入侵伊朗?

此前,伊朗海上軍事演習期間,美伊兩國一度劍拔弩張,美國為其劃下紅線:

第一,伊朗不能研製核武器。針對霸權而言,一方麵,如果伊朗研製出核武器,將嚴重威脅地區尤其是美國的庇護國以色列的安全,使得以後的美以兩國間關係受到影響;另一方麵,極大削弱美國對中東地區的威懾能力。因為是否擁有核武器威脅,針對霸權而言,動武之前不得不作出一番掂量。尤其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之後已將所謂“合二而一”政策端上台麵,意在將巴以問題與伊朗“核問題”掛鉤,在此政策背景下伊朗居然能夠擁有“核武器”,這不能不說是美國霸權政策上的一大敗筆,反過來看則是伊朗的勝利,美國的領導能力勢必遭質疑,美國全球霸主地位將受到動搖,影響到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

第二,伊朗不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因素將不難理解。波斯灣地區號稱“世界油庫”,是由於其占據了世界石油總儲量的70%,大量外運途徑都需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如果遭到伊朗封鎖,就等於切斷了半個世界的油路。而石油是全球經濟的命脈,這意味著誰掌控了波斯灣就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作為霸權美國,不拿下伊朗,世界經濟命脈不能算作牢牢掌控,而一旦拿下,美國將因此更加肆無忌憚,號令全球指日可待。

看來,隻要伊朗觸碰紅線,美國將存在隨時發動對伊朗的軍事打擊的可能性。那麼,美國將如何打擊伊朗呢?

“以色列打頭陣,美國押後”的“伊朗戰爭”模式一度遭爆炒,這其實是美國的戰略欺騙,目的在於將伊朗的防禦方向集中到特拉維夫,達到掩護美軍出其不意的行動目的。

隻要建立起以色列打頭陣攻擊伊朗概念,勢必分散伊朗精力。打擊目標,無疑會聯想到伊朗內陸縱深的核生產設施,這意味著以色列將從西麵長途奔襲穿越約旦、伊拉克兩國的領空,再進入伊朗境內投入戰鬥成為必然。如果這樣,將防禦重心集中到提防以色列的伊朗,則必然將防空火力重心投入到西側和內陸縱深。這樣一來,波斯灣沿岸、尤其是霍爾木茲海峽的防空防禦極有可能失去戒備。此時美國則可以大大方方地從南麵和東麵突然動手,通過先發製人摧毀波斯灣沿岸的海、空軍和導彈基地,消除美國的顧忌以實現戰略目的。

如果不是戰略欺騙,而是真有其是由以色列挑頭發起攻擊,美國的軍事打擊將在政治上失利,行動勢必激起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不滿,反過來給美軍的侵略行徑製造麻煩。美國將得不償失,軍事打擊將失去應有價值。

然而,在2012年2月伊朗軍艦自伊斯蘭革命之後第二次進入地中海水域,麵臨隨時遭遇以色列襲擊的時候,美國白宮卻罕見地派出了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多尼倫往以色列斡旋,阻止以色列動武。

不僅如此,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登普西、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分別出麵發話,阻止以色列動武。就連打下針對利比亞第一“槍”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態度,與前麵毫無二致。

美國不順水推舟、火上澆油,像翻炒“暗殺門”挑唆伊朗與沙特互毆那樣令以色列下手,而是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措施勸解,同時推遲了原定的美以兩國的軍事演習,表明了什麼呢?

彰顯美國的戰略圖謀,預示著背景的複雜性,隱藏著更大的戰爭陰謀。表明即使對伊朗動武,美國不會在一場轟轟烈烈的摩擦之後,尤其是全球性危機背景下。